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趨于緩慢增長,增長比率逐漸穩定,絕大多數的物流企業在控制物流成本的方法中重點在企業內部,他們通過降低企業內部各環節的物流成本,從而降低總物流成本。隨著企業不斷發展,這種管理方式也逐漸被各企業所淘汰。隨著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全程物流理念的產生在控制物流成本上有了新的突破。本文應用物流相關知識,在供應鏈環境下對全程物流成本控制進行設計可行性高的方案。從全程物流角度出發,建立一個供應商對一個零售商簡單的供應鏈,針對這一簡單供應鏈上涉及到主要環節的成本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案。在供應鏈環境下進行全程物流的成本控制研究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也具有客觀現實的研究意義。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 m e nt,簡稱SCM):是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提出的。供應鏈管理是指在一定服務水平下,圍繞企業,通過對信息、物流的控制將供應鏈上的多個環節合理聯合在一起,實現系統成本最小化,其中包含計劃、采購、制造、配送、退貨五個基本內容。供應鏈管理同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相比,供應鏈管理具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它的先進性體現在開展一切生產和供應活動都是以滿足顧客的需求為目標。同時它還具有全程的戰略管理、集成化管理模式、改變傳統的庫存觀念及以顧客為中心的經營導向的特點。
全程物流管理是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終端消費者的一種全過程的物流戰略管理模式,將物流過程中的各節點企業聯系成一體化體系,形成全程物流管理體系。全程物流管理是通過對生產、供應、銷售到終端消費整個過程中物流、資金流以及信息流的協同合作,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通過計算該公司的安全庫存、經濟訂貨批量和平均庫存量判斷選用分散庫存還是集中庫存的方法可以節約成本。
計算經濟訂貨批量Q

D———商品需求量K——每次訂貨成本H———單位商品保管費用計算安全庫存SS
SS=
Za——服務水平系數L———訂貨提前期σD———需求標準差
計算平均庫存AI
AI=SS+
選用重心法進行倉庫選址,重心法是將倉庫的選址點和零售店需求點看成是分布在某一平面范圍內的物體系統,各倉庫選址點與需求點的物流量可分別看成是該物體的重量,物體系統的重心將作為倉庫地址的最佳位置。
設在某計劃趨于內有n個供給點和需求點,各點的供給量或需求量為wj=(j=1,2...n),它們各自的坐標(xj,yj)(j=1,2...n)。
現計劃在該區域設置一個倉庫地址P0。設該倉庫地址的坐標是(x0,y0),倉庫地址至供給點或需求點的運輸費率是aj。根據求平面中物體重心的方法,可以得到:

實際求得的(x,y)值,即為所求得倉庫的地址的坐標(x0,y0)。根據計算得到的倉庫地址坐標選擇合適的地方建造倉庫。
不同運輸方式的運輸成本有很大的不同,如何選擇運輸方式需要根據托運人的需求,貨物性質,以及各運輸方式適應情況有關。
通過節約法選取成本最低的配送路徑作為配送方案。
設(i=0,1,,9;j=1,2,…,9)為i,j兩點是否連接在一起的決策變量,并對其取值定義。

根據以上定義,對配送回路中每一用戶應有以下等式成立:

步驟1:從自屬倉庫各派一輛車單獨送貨,得到初始方案將得到的方案數據,表中半括號中的數字為tij的取值。根據初始配送路線圖計算得到初始方案下的總行程。
步驟2:在初始方案中尋找具有最大節約量的用戶點i,j,并滿足以下條件:
(1)tij,toj>0 i≠j;
(2)用戶點i,j尚未連接在同一巡回路線上。
保證用戶點i,j不是內點。所謂“內點”是指不與配送中心直接連接的點,如果最大節約量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時,可隨機選取一個。按照要求,在初始方案表中尋得具有最大節約量的一對用戶,其節約量計算可得。
步驟3:連接最大節約量的兩個零售店面所標注的點,按tij的定義和公式5修正tij值。
將改進后方案數據填入到改進方案表中,得到改進后的方案比原方案節約的行程量。
反復進行步驟2和步驟3,直到沒有可以連接的用戶為止,得到滿意方案將數據填入到表格當中得到滿意方案表。得到滿意配送路線,以及最終總行程L,對比初始方案可知節約了多少里程,從而達到成本控制節約成本的作用。
對于p公司而言,它是主要經營的是實體零售店的生意,通過第三方倉庫進行倉儲保管,再根據自己不同零售店面的需求進行供貨,由它們來銷售出這些商品。其主要生成的物流成本有:倉儲成本、運輸成本以及配送成本,那么我下面就對在C市中由第三方倉庫到p公司的零售商之間的全程物流中倉儲、運輸、配送三個環節進行成本控制分析。
對C市中的p公司零售店面進行標注。其中1、2、3、4、5、6、7、8、9分別為分布在C市中的零售店面。

現p公司的零售店面銷售甲這一種產品,C城對于甲產品有東西兩個市場,圖3.8可知C市中p公司各零售店面的分布情況,先將C市對產品甲的市場需求進行數據統計。
p公司在C城中要求服務水平(不缺貨情況下)97%(有正態分布表可知,Za=1.9)。已經知道訂貨提前期為1周,一次訂貨費用K=150元,單位產品庫存持有成本H=0.5元/周。在2019年其中10周C城東西市場需求。
單位:件


單位:件

S——每年平均需求量A———一年約有50周

C1,C2,C3分別是西市場分散庫存總成本、東市場分散總成本和東西市場集中庫存總成本。
p公司的零售店面在C城中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城市中部,東西分布不明顯,若第三方倉庫進行分散建立,實際效益不明顯,且還可能會增加運輸配送方面的成本;綜上可知對于在C城中p公司的零售店面的供應問題最好選擇集中庫存的庫存布局方式,控制倉儲成本。

的倉庫位置與已知4個倉庫做對比,從4個倉庫中選出適合p公司的第三方倉庫進行合作。C市一年(約為50周)對商品甲的總需求量約為13825件,每個零售店面在該年商品甲的銷售量如下表所示。根據各第三方倉庫的坐標及各銷售店面的年銷售量通過重心法得到倉庫地理坐標為(18.9,12.3),如下圖所示。

商品甲是服裝類的商品,沒有注意事項,但是又因為甲是服裝類的商品,它具有一定的季節性,所以進貨量分淡旺季;在甲商品的進貨運輸方式上,可以選擇鐵路運輸。鐵路運輸成本較其他運輸方式較低,北京到C市的距離較遠,且符合商品甲的運輸條件,所以選擇鐵路運輸來運輸商品甲較為合適,成本較低。
使用Vis io做出簡單的第三方倉庫和零售店面的分布圖,見圖6,其中A代表第三方倉庫,B-J分別代表1-9號9個零售店面。

(1)使用地圖的距離查詢功能,查出第三方倉庫到p公司各個零售門店的直線距離,制成運輸里程表。
單位:km

根據節約量公式計算任意兩配送中心之間的節約量。
從第三方倉庫派出一臺車為各零售店面配送商品甲,得到初始方案,表中半括號的數字為tij的取值。畫出初始方案配送路線圖,初始方案的總行程為213.2km。
單位:km


(2)從節約量表中找出具有最大節約量的用戶點C、J,其節約量為29.6km。連接C、J,按照節約量公式和決策變量的取值定義修正tij。即令tcj=1,tc=1,t1j=1。改進后方案較之前的方案節約了29.6km行程。
(3)重復上述步驟,直到在沒有可以連接的用戶為止,得到滿意方案。

最優配送路線由三條路線構成:
第一條:A-C-J-F-E-B-A,行程長42.4km。
第二條:A-G-H-D-A,行程長22.1km。
第三條:A-I-A,行程長23.8km。
總行程為88.3km,比初始方案少124.9km。
(4)第三方倉庫到9家零售店面的配送最優路徑是三條線路,使用一輛卡車滿載為其配送。根據三條路徑經過的零售店面數量不一致,可以安排不同時段為三條路徑上的各個零售店面進行配送。
第一條路徑經過C、J、F、E、B五個零售店面,屬于三條路徑中經過零售店面數量最多的路線,將第一條路線安排在上午時段。
第二條路徑經過G、H、D三家零售店面,配送的店面較少,安排在下午時段,返回倉庫時可能會趕上下班高峰期,不過配送時間利用充分。
第三條路徑只經過I零售店面,因為只對一家店面進行配送,并且I零售店面距第三方倉庫A的距離較其他零售店面與第三方倉庫的距離較遠,所以單獨配送且時間選在晚上配送,但需趕在零售店面打烊前配送完成。
從第三方倉庫將所需商品配送至各個零售店面,通過運輸方式成本計算和節約法優化路徑選擇成本低的配送方案,降低p公司在從第三方倉庫到各零售店面這一供應鏈上的配送成本,從而對全程物流進行有效成本控制。

對于在C市中將商品甲從第三方倉庫運到p公司各零售店面的全程物流成本控制方案為:使用集中庫存系統布局,根據實際情況對第三方倉庫的租借進行選擇;根據商品甲的性質選擇鐵路運輸;從第三方倉庫根據各零售店面需求情況進行商品甲的配送過程中,配送方式選擇卡車運輸,在優化配送路線的基礎上,進行分時段的配送,上午對第一條配送路線上的零售店面進行配送,中午對第二條路線上的零售店面配送,晚上對第三條路線上的店面配送。
本文結合p公司的實際情況,在供應鏈環境下,從倉儲、運輸、配送三個角度對全程物流進行成本控制方案設計。在公司實際數據的基礎上,借用經濟訂貨批量計算倉儲成本選擇企業適合的倉庫布局,從而降低倉儲成本;借助實際商品的性質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將上游企業的商品運往第三方倉庫,降低運輸方面的成本;通過節約法選擇最優配送路徑來節約配送成本物流公司需要制定適合自己的全程物流成本控制方案不僅可以大大降低自己物流成本,還能夠更好地適應競爭激勵的市場,企業取得更好地發展,更好地適應和滿足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