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當前,隨著全球貿易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倉儲管理服務作為物流供應鏈的關鍵環節,對于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和顧客滿意度至關重要。SWOT分析是一種評估企業內外環境的方法,通過分析企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擬定合理的企業戰略。因此,基于SWOT分析法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進行規劃,對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基于SWOT分析法第三方物流的優勢分析
(一)能夠實現一站式提貨
倉儲物流企業擁有專業的倉庫管理人員和設施,能夠提供高效、安全的倉儲服務。常見的倉庫設施如下。一是存儲區域。這是貨物存放的區域,通常分為開放式存儲區、貨架、托盤等不同類型,用于存儲各種貨物。二是裝卸平臺。這是貨物進入和離開倉庫的區域,通常包括碼頭、坡道等,以便裝卸貨物。三是打包和拆包區域。這是對貨物進行打包或拆包的區域,通常包括工作臺、打包工具等設備。四是稱重設備。這是用于稱量貨物重量的設備,包括地磅、臺秤等。五是搬運設備。這是用于搬運貨物的設備,包括叉車、手動搬運車等。六是通風和空調設備。這是用于確保倉庫內空氣流通和溫度控制的設備,確保貨物在適宜的環境下存儲。七是安全設備。這是用于確保倉庫安全的設備,包括監控攝像頭、煙霧探測器等。八是清潔設備。這是用于保持倉庫清潔的設備,包括清潔工具、消毒劑等。
(二)實現倉庫與物流的無縫對接
企業生產的產品品類、數量多,往往就會有多個倉庫,每個倉庫如果有自己各自的規定,管理規范不一樣、打托標準不一樣,調倉時會導致換木托、堆頭陳列標準不統一、浪費庫位空間和增加搬運成本等問題。因此,通過統一的指揮中心管理各個倉庫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從而提高整體運作效率。目前,行業各品牌廠家普遍有多個倉庫,司機一次提貨需要跑三四個倉庫,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容易裝錯貨,破損也比較多。而倉儲物流中心就可以有效減少貨車無謂的跑動,同時能減少多次裝卸帶來的貨物破損。對倉儲庫存的準確性實施分區管理,不同的區位有不同的倉管員分管,每張單出倉之前和出倉之后都要盤點一次,并登記在倉存卡上,確保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數據與倉庫實際庫存一致。
(三)能大規模采購包裝材料降低物流成本
當前,包裝材料在物流成本中的比例不斷上升,由于第三方物流企業采購規模大,能夠拿到更有競爭力的價格,因此相比較制造業自建的物流而言,節約了包裝材料的采購成本,從而降低物流成本。
(四)提供廣泛的服務范圍
第三方物流企業能夠提供從倉庫管理、配送、物流規劃到跨境物流等的服務,提高客戶的整體效率和降低成本。目前,作者所在公司執行供應鏈分銷執行服務的最主要產品為全系列電器。公司已成為全系列產品在廣州等地區的銷售代理,同時還為客戶及其關聯公司提供倉儲及出入庫作業、運輸、代理報關等全程供應鏈一體化的物流服務。從傳統的運輸和倉儲業務起步,逐漸參與到客戶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過程,比如采購原材料、生產與配送產品、銷售產品及提供售后服務等各業務環節,與客戶深度聯動和資源整合,提供從原材料物流、生產物流、成品物流直至逆物流的一體化集成管理服務。隨著雙方合作的持續深入,開始借助長期提供供應鏈一體化物流服務積累的渠道優勢及商品流動信息等,進行系列產品的代理銷售,進一步深化合作[1]。
二、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的瓶頸
(一)資金承載壓力大導致信息技術開發不足
首先,倉儲物流企業需要承擔大量的倉庫建設、設備維護、物流標準等費用,承載壓力大。倉儲物流企業的資金主要用于倉庫投資、人員培訓、設備維護等,資金壓力大。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背景下的全程供應鏈管理是當今物流業發展的趨勢。推行全程供應鏈管理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不僅需要資金增添運輸設備、擴大倉儲面積,而且還需要大量流動資金用于協助制造業企業進行原材料采購和產品市場銷售,因而資金短缺。以“嘉誠國際港”為例,園區(含一期、二期、三期)總建筑面積約60.4萬平方米,整個園區可作為倉儲及作業用途的面積約52萬平方米。嘉誠國際港二期(首次公開募股及定增募投項目)總建筑面積約33.3萬平方米,總土建及部分配套設施設備投資額約9.2億元。嘉誠國際港園區(含一期、二期、三期)的總投資計劃約為25.8億元,首次公開募股及定增募投項目以外的投資部分,公司將以自有資金或其他合法融資資金投入。因而,目前在現代信息化建設方面投入資金較少,現代信息技術在物流產業中運用程度還很低,多數物流企業對信息技術運用較少,還缺乏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和貨物跟蹤系統等[2]。
其次,部分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業務尚未定型,信息化缺乏確切的規范。由于大多數物流企業都是以自己的傳統優勢業務為基礎展開信息化建設的,所以缺少規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標準。物流信息系統的標準還未形成一定的體系,不能相互聯通,從而不易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和傳輸。這就導致中國物流企業在信息技術投入方面存在資源浪費現象,由此使得信息交換不及時,無法提高整個物流企業的競爭力。
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意識薄弱。隨著信息化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必須配置獨立的IT部門掌管有關工作。特別是企業高層領導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抓緊信息化建設。然而在現實中,大多數物流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或者沒有總體規劃與設計,或者沒有獨立的IT部門,或者有獨立的IT部門,但得不到上層領導的重視,也就是處理一些簡單的網絡問題。
物流企業自身的信息化能力比較弱。在開展信息化工作時,企業決策層還在不斷探索中,缺少成熟有效的方法論來指導。企業領導對信息化需求方面也不是很清楚,在總體設計、規劃思路和戰略方向上尚不明確。
最后,基礎信息和公共服務平臺發展遲緩。在物流公共平臺建設與運用方面還不盡如人意。由于物流需要跟相關行業如海關、民航、鐵路等打交道,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滯后使得物流信息比較分散。物流信息在中小企業基本上是空缺的,導致調整整個行業的物流信息就存在一定的難度。
(二)面臨的競爭愈發激烈
近年來,物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提高競爭力,如服務質量競爭、技術創新競爭、品牌競爭等。企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要想方設法發展新客戶,保留老客戶,在原有業務基礎上做大做強,進一步為制造業企業及電子商務企業提供全程供應鏈一體化管理的第三方綜合物流服務和個性化的全球物流解決方案。
(三)經營理念和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
我國許多制造業企業依然堅持“小而全”的經營理念,傾向建立全套的產購銷網絡,加之社會整體信用體系的不健全,委托第三方協助自己采購原材料和代理銷售由原本簡單的契約關系的建立變成一個漫長的選擇過程,從而制約了第三方物流企業向制造業企業推行全面供應鏈管理的進程。
(四)物流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
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招聘、培訓和留住人才成為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目前,我國能夠熟練掌握先進物流工具和物流信息技術的人才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能夠深入理解物流業與制造業的復合型管理人才較為缺乏,不能滿足針對不同制造業企業提出個性化物流解決方案和供應鏈流程合理化建議的需求。人才短缺,特別是懂技術、會管理、市場開發能力強的物流專業人才更是奇缺,造成第三方物流企業與客戶磨合周期長,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第三方物流企業在新客戶開發方面的能力[3]。
三、促進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供應鏈一體化服務能力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倉儲物流行業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從倉儲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國倉儲物流行業未來將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為企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務,幫助企業加快發展步伐,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國家正在加快推進現代物流體系的建設,特別是智能物流體系的建設,并在技術研發方面投入大量資金,以提高中國倉儲物流行業的發展水平。
物流市場上一般是由貨主決定物流供應商。作為某個產品的區域總代理,代理商可以主動選擇進貨和下游配送的物流供應商,可以以含運費價格對外報價。此外,參與客戶企業的產品銷售,就有機會參與下游經銷商或客戶的庫存管理,不僅可以增加倉儲收入,還可以整合多次配銷物流,直接減少冗余的物流環節,從而達到降低整個社會物流成本,促進物流服務品質的提升。
故公司在原有業務基礎上代理銷售產品,實質上是為促進物流業務而進行的增值業務,緩解了雙方的成本壓力。中小企業WMS系統可以降低倉庫運營成本,通過系統的優化功能,可以減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費,降低倉庫的運營成本。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降低成本就意味著更高的競爭力[4]。
(二)持續推進物流企業的信息化建設
物流技術應用不斷提升,倉儲物流企業可以通過引進先進的物流科技設備來提高服務質量,以為廣大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一站式綜合物流服務為己任,為我國現代物流行業的轉型升級貢獻力量。
首先,信息化的建設是一個長遠的過程,投入動輒以百萬、千萬元人民幣計,如此巨大的資金和大量人力的投入是否能產生相應的效益卻往往令人質疑。因此,第三方物流企業必須客觀、冷靜地對待信息化建設,要意識到并非所有先進的技術都適合企業的發展,也并非簡單地認為企業擁有了先進的信息設備就達到了高水平的信息化。只有采用合理、科學的信息系統才能發揮企業應該發揮的作用,否則會適得其反,阻礙企業的發展。因此,第三方物流企業應制定出科學合理的信息化建設策略,促使第三方物流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
其次,物流需求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斷增加,企業可以通過提高服務質量來擴大市場份額。可與多家大型電商平臺物流企業開展業務合作,繼續洽談新的業務合作模式,助力企業快速發展。例如,公司還與電商平臺加大合作力度,提供倉儲服務等。在提供倉儲服務時,應重點了解客戶的需求,據此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服務。由于第三方物流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點,為客戶提供一系列個性化的服務,企業之間是合作關系,所以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并根據客戶的需求,自行組織人力開發或者與IT公司一起開發,也可以在專業的物流軟件公司已經成熟的產品中選擇適合自己的信息系統。但每個信息化模式都有其特點,企業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客戶的需求,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信息化建設模式,盡量規避投資過大、信息化實施效果差等不良風險。
最后,任何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都需要根據企業實際業務情況,以滿足顧客需求為導向來建設物流信息系統,并且循序漸進地分步實施,不可能一不到位,也不可能建好后一成不變。一是做好信息化基礎建設工作,建立企業的信息數據庫;二是建立部門內部的信息系統,優化業務流程和改善業務流程;三是推行綜合信息化管理,開發企業間的信息系統;四是開發供應鏈信息系統,整合配置社會資源,以降低運營成本。為客戶提供的物流信息服務,主要包括運輸管理系統和倉儲管理系統的運用。倉儲管理系統不僅可以優化倉庫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還可以提高服務質量,增加客戶滿意度。因此,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使用專業的倉儲管理軟件等是必要的選擇。通過這些軟件,中小企業可以更好地管理倉庫,提高經營效率,降低成本,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優勢。
(三)加快復合型物流人才的培養
從崗位的角度來看,第三方物流企業在人才需求方面,需要既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又要有復合思維的人才。復合型物流人才主要依賴于高校的教育。特別是在全球經濟化時代,高校要設立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計目標、實訓基地建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企業培養、輸送合格的物流人才。對企業的在職員工,加強職業培訓。重點抓物流管理人員的培訓,長期與短期培訓相結合,短期培訓解決具體問題,長期培訓要考慮長遠問題。而且在資源配置、技術改進、環境保護等方面,要滿足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堅持“傳統業務+新業務”雙驅動發展,在堅持做穩、做實基礎業務的同時,做精、做強新業務[5]。
結語
未來幾年,中國倉儲物流行業將成為投資者所關注的重點領域。通過SWOT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優勢、劣勢。對于企業來說,不斷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成本、創新思維、拓展市場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目前來看,中國倉儲物流行業未來仍將保持健康發展,市場規模也將繼續增長。中國倉儲物流行業將不斷完善管理體系,強化規章制度,推動倉儲物流行業的健康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