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物流作為物流體系的一大分支,經過歐美日等國多年的探索和發展,逐漸在世界范圍內形成良好的發展。從2003年“非典”事件開始,應急物流在我國逐步得到重視。在2019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中,總書記也提出要發揮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特色和優勢,借鑒國外應急管理的有益做法,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我國的《物流術語》中將應急物流定義為:針對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已做好預案,并在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付諸實施的物流活動。我國應急物流相關研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經過國內學者們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在應急物流的理論概述,應急物流的物資配送和運輸優化,以及應急物流系統構建方面已經取得了不錯的研究進展。但是在近幾年的突發事件中,應急物流系統表現出預案體系不完善、響應效率低下、物流過程受阻、供需信息不透明、指揮統籌協調不靈活,從而導致應急物流管理混亂、人力和物資供需不對等、組織運行效率低下、善后措施遲滯等問題。
在應急物流體系中,決策指揮系統是應急物流體系的大腦。基于此,本文將已在多年的軍事行動中證明有效的兩種簡單而廣泛應用的決策范式—OODA循環和CECA循環,用于改善應急物流決策指揮系統,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提升應急物流決策效率的相關策略。
應急響應處理的是快速發生的事件,顯示出較高的損害風險(
O O D A循環(O O D A Loop)又稱博伊德循環(Boyed Cycle),是John Boyd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提出的一種決策原理,該原理強調了快速的決策和行動,以應對外部不斷變化的環境和情境。OODA循環一直是人類活動各個領域所使用的重要決策技術之一,應用范圍主要包括軍事組織和類似機構。OODA循環已被植入美國武裝部隊的理論體系,在如此高的國家安全層面使用該模式,往往被視為支持其無條件有效的主要論據之一。經典的OODA循環由四個初步階段組成,OODA是Observe(觀察)、Orient(定位)、Decide(決策)、Act(行動)的縮寫,如圖1所示:

觀察、定位、決策和行動(OODA)概念有助于理解人類決策過程,然而,未來基于人機協同的決策依賴于支持人機聯合智能的技術和交互概念,而不僅僅是人的能力,這就需要修改新的OODA概念。
根據認知科學的最新進展,

CECA循環的四個階段大致對應于信息需求的識別(批判)、主動和被動的數據收集和情況更新(探索)、當前情況與概念模型的比較(比較),以及對使概念模型失效或阻礙目標完成的空間方面的適應(適應)。因其具有高度的目標導向性,符合應急管理的要求,如圖2所示:
盡管OODA與CECA循環已在數年中不同的軍事行動中證明了其有效性,然而即使是廣泛應用于鄰近部門的原則,也可能只是部分符合其任務和目標。盡管軍事行動指揮與應急管理有潛在的相似之處,但后者對決策的敏捷性要求更高。因此,根據公眾應急管理領域的特征對這兩個框架進行比較,顯得既有意義又有價值。
針對應急響應挑戰所采用的決策框架應反映該領域所要解決的尖銳問題,應對機制應采用靈活的決策模式,能夠針對特定威脅調整措施以應對這種變化性。對兩種主要方法的對比分析表明,CECA循環是最佳選擇。OODA循環側重于觀察和定向,以保持實踐的知情性。然而,


根據現代電商及生活應急物流中突發事件的特點,參考相應文獻,發現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能力應該主要體現在常態治理下應急管理組織與制度的完善以及事發應急處理以及善后等方面措施。做好突發事件的善后工作,特別是現在自媒體時代,信息傳遞快速,透明度高,應將事件情況及時通報相關方,及時對外發布相關信息,詳細調查事件發生原因,啟動追責工作等。
本研究認為將OODA循環引入建立常態治理下的應急物流決策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它能夠從應急管理的角度觀察和思考如何改進日常物流管理組織架構、制度完善和人員配備,從而保證突發事件處理時應急物流組織能保持高效、各部門配合協調有序。其次,從日常安全處理和應急演練兩方面準確定位應急管理流程,這包括警情的監測,信息的發送,接到警情后應急管理的啟動。最后,OODA循環強調快速決策和行動,決策者通過觀察和導向獲得充足的信息后能夠迅速投入人力、物力等各項資源進入事發現場處理,指揮協調物資、通訊設施與醫療協助,避免事態擴大,并在事后提供有針對性的善后方法,這才是能適應當今日益更新變化的技術發展環境下的應急物流決策常態治理方案。
結合OODA循環可建立常態治理下應急物流決策模型,如圖3所示。
OODA循環可以是一個獨立的閉環,也可以是一系列相互影響相互連接的循環。嵌套和鏈接OODA循環正是使該模式變得強大,并可作為常態治理下的應急物流決策機制的另一重要原因—OODA循環可一直運行直到問題得到解決,因此它是一個連續的迭代循環。如圖4所示。
OODA循環下的應急物流常態治理可作為針對突發事件進行的日常演練和自省自查。但當遇到重大災害、恐怖主義等不確定性、多變性和持續風險性較高的突發事件時,盡管OODA循環具有很好的直觀準確度,但缺乏足夠的靈活性,解決突發狀況適應性不足,因而可能會導致決策指揮效果欠佳。相比之下,CECA循環能夠給與更為敏捷的決策,從而在應對物流領域的挑戰和威脅時有助于迅速建立團隊信任,降低錯誤決策付出的代價。
采用CEC A循環原理建立非常態治理下應急物流的決策機制,如圖5所示。

其指導思想是:針對所發生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部門應第一時間發現并做出正確的判斷。當前城市應急物流運行體系大致可分為組織、物資籌備、倉儲、運輸、配送、信息傳遞環節這六個方面,決策者需要盡快做出判斷哪些環節的需求需要得到最先響應并解決,哪些環節不太緊急次要響應解決。接下來基于初步判斷,進行突發事件信息采集。城市智慧應急物流信息系統劃分為六層:感知層、傳輸層、數據層、分析層、應用層和用戶層。將主動收集與被動接收的各層信息輸入預案管理子系統,由預案管理系統對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從預案庫中匹配相應的應急預案。最終由指揮決策者基于實際信息資源與需求進行綜合比較權衡,做出整體決策—是調整行動以適應原目標還是基于現有資源調整需求目標。
當今世界的特點是大規模進程中的不確定性增加,現代社會所面臨的突發事件范圍十分廣泛,而且在過去幾年和幾十年中還在不斷擴大。這些危機往往不可預測且發展迅速,極具挑戰性。隨著學科的不斷發展,應急物流管理領域的領導力和決策原則也需要重新定義并得到重視。尤其是應急管理決策者更必須表現出與災難規模相稱的指揮與決策能力,科學、高效而正確的決策是應急物流管理領域強有力領導者的基本特征。
因此有必要在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中開發和建立應急物流決策能力和治理水平提高相關培訓,才能讓應急物流系統的建設更順暢,才能在人才的支持下走上更好的道路。要提高應急物流管理人員的素質,就必須對其進行全面的培訓,并對其進行專門的指導和訓練,從而提高其專業素養和整體素質。除此之外,應急物流工作人員也要接受相應的考察,提高他們的知識能力和應變水準,在壓力重重的應急響應環境中進行有效決策是檢驗其綜合素養的關鍵手段之一。
此外,應急物流決策機制的順利實現是一個系統工程,從信息的收集到人力和物資的分配調度等各個環節都少不了不同團隊的跨專業分工合作。因此營造整個系統和團隊相互信任與默契的氛圍離不開OODA循環迭代下常態化應急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當面臨壓力增大和快速多變的極端挑戰時,CECA循環將賦予決策者更精準的情境感知潛力和果決的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