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供應鏈管理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信息網絡等技術,屬于當前企業發展中比較新穎的模式。在供應鏈中的每一個主體間都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相互配合與合作,進而形成一個高效管理模式。換言之,供應鏈管理質量的高與低直接會對企業競爭力提升帶來較大的影響。為此基于供應鏈管理視域下,企業需要在物流配送管理中不斷創新,更新以及共享信息與數據,促進管理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基于此,本文重點針對供應鏈管理視域下的企業物流配管理進行了分析,給予了幾點針對性建議,僅供參考與借鑒。
2、供應鏈管理特征
供應鏈管理基于企業供應鏈這一重要的核心,有序開展各項活動,也可以說是企業綜合實力有效提升的重要舉措之一[1]。供應鏈管理具備了以下三點特點:一是此項管理工作核心在于企業重要業務,目的是促進企業獲取更高的利潤;二是通常情況下,工作重心是動態管理企業原材料、產品、服務等,復雜且繁瑣;三是市場中涉及到的經營主體呈現出多元化,此時就需要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結合發展需求從中選擇最佳的供應商,而在供應鏈管理中,物流企業占據了主導地位。目前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電子商務呈現迅猛發展趨勢,對于供應鏈視域下企業物流配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面臨著較大的風險。
3、供應鏈管理視域下的企業物流配送管理存在的問題
3.1 配送中心自動化程度低
雖然當前我國很多企業都在不斷將物流配送管理模式進行優化,盡可能去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但是配送中心自動化程度較低,一些企業物流配送時使用的系統、軟件、設備均未實現全自動化,很多是由人工來操作的,將原來倉庫進行了改建,但是并未加大自動化設備的引進與應用,無法滿足現代化連鎖經營在配送方面提出的高要求。很多企業物資搬運使用的是現代動力叉車,但是配送中機械操作水平低,技術以及設備落后。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動下,國外很多國家已經實現了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貨物搬運、裝卸無需人工操作。而國內由于受到大的環境背景影響,物流配送設備、技術正處于摸索階段,利用率較低,很難給予企業物流配送較好的支持,進而影響到了自動化發展的進程。
3.2 信息化建設滯后
供應鏈管理模式下,企業物流配送需要有先進的基礎設施設備給予支持,同時還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但是當前企業在此方面建設較為滯后,物流配送中心貨物破損率高、配送效率低問題普遍存在[2]。不管是在倉儲、搬運環節,還是在運輸中,關于貨物信息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取,由于信息無法及時共享,導致配送環節銜接不到位,極易出現丟漏貨物現象,使用戶滿意度降低,對企業服務產生質疑。大多數企業物流配送時只是發揮了儲存、保管功能,資源利用率低,限制了企業效益的提升。也正是由于企業信息化建設較為滯后,導致配送效率難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時大多數的工作還是由人工完成,安全性難以得到保障,而且極易出現配送延時、丟落貨物等問題,造成用戶對服務滿意度較低。
3.3 企業和供應商關系緊張
當前供應鏈管理視域下大多數企業和供應商間以短期合作關系為主,這樣雖然能夠保證原料持續供應,但是極易出現因為價格戰導致供應鏈整體模式受到影響,通過增加進貨數量以達到壓低進價的目的,這種惡性價格競爭會使得企業和供應商合作關系越來越緊張,相互間缺乏信任,積壓大量庫存。不僅不會使消費者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而且會削弱供應鏈整體管理效率,對于企業自身、供應商都會帶來較大的影響,雙方利益受損。
4、供應鏈管理視域下的企業物流配送管理策略
4.1 加大物流配送系統自動化建設力度
供應鏈管理視域下涉及到了諸多主體,要想將物流配送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應該從自動化建設層面著手。首先企業可將先進的物流管理系統引進,為提升配送速度奠定基礎,可通過按照物流監控系統實時監控貨物配送具體情況,物流系統中某一神經末端接收到配送信息時,系統便可借助程序在較短時間內做出產品配送決策與方案,在將計劃制定好以后,可以計劃為依據完成配送工作。其次加快物流配送集成化,結合用戶需求,提高物流配送服務水平,推進個性化發展,實現整體管理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構建A I D C系統、WM倉儲管理系統,在先進技術的支持下推進物流配送自動化、智能化發展。
4.2 強化信息化建設
在供應鏈管理模式下,供應商、制造商、銷售商會在價格、貨物質量、需求預測、庫存責任等方面站在各自的角度去考慮利益,極易導致生產、采購、營銷、庫存管理中出現明顯的不穩定性,供應商需要面臨的市場營銷風險較大[3]。所以針對此情況,要想將風險發生幾率降至最低,就要實現整條供應鏈協調性的提升。一是實現信息的高效共享,使供應鏈中各個部分、各個環節、各個主體間的信息互融互通,比如可以在物流系統中應用條形碼、電子交換等技術手段,企業可通過掃碼貨物條形碼標識,及時對貨物位置、信息追蹤,而且這些信息會在平臺中及時呈現,其他用戶也能夠通過平臺及時查找,了解貨物行蹤。也可以將RFID技術應用范圍適度擴大,可在倉庫射頻門禁管理、產品防偽中使用,實現物流管理效率提高的同時,使消費者合法權益得到保障。二是加快供應鏈信息管理平臺建設步伐,企業可結合目前自身管理實情,根據運營情況,充分考慮到用戶、消費者需求,對設備、技術進行完善,其中既包含網絡交易、物流信息的快速查詢,同時也應該涵蓋商品信息查詢等,為物流配送管理提供更加先進的設備以及技術手段,提高競爭力。
4.3 與供應商間構建良好的關系
供應鏈中涉及到上下游諸多供應商,企業要和這些供應商構建長期且良好的合作關系。第一,在選擇供應商之前要做好相應的評估工作,深層次調研其資產、信譽、產品質量、資質等相關信息;第二,與供應商間形成長期合作關系,借助現代化信息管理平臺及系統,強化信息傳播以及溝通,并且還要和供應商實現信息互通,雙方要構建高度信任及合作關系。除此之外,避免以產品價格作為競爭核心,改變原來低價取勝思想,逐漸向供應鏈高效管理模式轉變,站在全局視角下,以長遠發展為基礎,著眼于雙方均可獲利,進而和供應商成為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達到雙贏及多贏目的。
5、結束語
現代社會發展進程中,經濟市場競爭逐漸由原來的價格戰轉向了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效率,而供應鏈便是在此背景之下產生的創新性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勢,發揮供應鏈中各主體功能,上下游企業各個環節有效銜接,形成閉環式管理體系,為企業物流實現高效率、高品質配送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