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過對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總結了相關風險控制策略,旨在為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安全管理提供參考和建議。生鮮農產品從采摘、加工、運輸到最終銷售過程中,因為其易腐性和易變質性,需要依靠冷鏈物流保持在特定溫度范圍內進行儲藏和運輸。然而,交通事故、設備故障、管理不當等風險和隱患可能導致生鮮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出現產品質量下降,甚至食品安全事故等問題。因此,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風險控制顯得尤為重要[1]。
1.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概述
生鮮農產品是指從采摘、捕撈或屠宰到銷售環節的時間和距離非常短暫,需要保持新鮮、營養和口感等特性的產品。而冷鏈物流則是為了保證這些特質,將易腐產品,包括生鮮農產品通過冷藏、冷凍、保鮮等技術手段,在物流配送、倉儲管理等環節中,始終保持產品在指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的物流過程[2]。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流程主要包括:采購、儲存、運輸、銷售這四個環節。正確的采購決策是保證冷鏈物流質量的關鍵。生產者要在農產品成熟之前確定采購計劃,采購符合規格和品質要求的農產品;為了最大限度地延長農產品保鮮期限,降低損失率,通過分類存儲、維持低溫度和濕度等方式來保鮮;生鮮農產品的運輸方式可以根據產品特性選擇,在運輸中要保證低溫環境,避免溫度波動;為了避免產品滯銷,及時清理庫存,需要目標市場的包裝、標簽等符合當地銷售要求,同時也要了解政策法規,包括生產加工及銷售需要的各種材料,如檢疫證書等。冷鏈物流應用于生鮮農產品領域,不僅能夠保證產品質量和營養,延長產品保鮮期限,而且能夠提供物流服務便利,降低物流成本,為企業拓展市場提供有力支持。[3]
2.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風險因素分析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存在很多風險和挑戰。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2.1 外部環境因素。
指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過程中,由自然和社會環境等外部因素引起的冷鏈風險。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溫度、濕度、氣象等因素的變化,這些因素會對冷鏈中的產品質量和安全造成嚴重影響。如天氣炎熱、潮濕,容易導致生鮮農產品變質、腐爛。此外,重大自然災害如地震、火災等也會對冷鏈物流帶來巨大的影響。社會因素主要包括行業監管和周期性的供求問題等。行業監管能夠規范物流公司和農業生產者的行為,提高行業規范性和安全性;而供求問題則會影響物流企業的收益和利潤[4]。
2.2 內部管理因素。
內部管理因素是指在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中,由物流企業和農業生產者的管理不善導致的風險因素。物流企業管理方面,不能按照標準程序執行運營流程,運營中的管理缺陷,人員素質低下、缺乏持續的監控和維護等都可能導致冷鏈物流中的誤差或漏洞。管理不善還可能導致人員貪污、失職等問題。農業生產者管理方面,粗放的生產模式,以及追求低成本的生產方式等會兒導致生產品質難以保證。同時,由于農業生產鏈的長度和分散性,對冷鏈的時間和溫度等因素難以控制,導致生產和流出環節信息和時間不同步。
2.3 冷鏈物流環節因素。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鏈條中的每個環節都需要嚴格的操作和檢測,一旦出現問題很容易導致整個過程的失控。例如,冷庫中的操作工人必須具有專業的技能和知識,對冷藏設備進行頻繁的維護和檢查,以免出現冷鏈設備故障;運輸中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溫度和時間進行運輸,運輸車輛也需要經過定期維護和檢查;另外,物流配送環節中可能會存在貨損、錯發貨等問題,需要配送人員勤勉工作。
3.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風險控制策略
3.1 提高運營效率,強化管理控制。
1.建立完善的冷鏈物流管理體系。該體系應包括從貨物接收、存儲、運輸、配送到退貨等全過程的質量管理標準和控制措施。同時,建立冷鏈物流監控中心,對貨物溫度、濕度、運輸路線等進行實時監測和管理,確保貨物安全和品質保障。2.采用先進的冷鏈物流技術和設備。在保證貨物質量的前提下,采用最新的溫度控制技術和設備,如自動溫度控制系統、快速冷卻系統等,以提高物流效率和貨物品質。此外,建議使用專業的冷鏈物流運輸設備,如冷藏車、冷藏箱等,確保貨物在運輸中的安全。3.強化供應鏈管理。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是一個涉及多個環節的供應鏈,需要加強各環節之間的協調和溝通。建立供應鏈管理平臺,實現供應鏈信息化管理,及時掌握貨物流向和庫存情況,以便更好地規劃生產和物流配送。4.培訓和管理冷鏈物流人員。為了確保物流操作和管理的專業化和標準化,需要對冷鏈物流人員進行培訓和管理。培訓內容應包括冷鏈物流管理、操作規范、貨物安全保障等方面。同時,應建立一套嚴格的物流管理制度和流程,規范操作行為和責任。5.實施風險管理和應急預案。盡管已經采取了多項措施確保冷鏈物流的安全和質量,但仍需實施風險管理和應急預案。這包括對各類風險的預測和評估,制定應急響應計劃和救援措施,以及建立緊急聯絡機制,確保在發生意外情況時能夠及時處理和解決。綜合各種風險控制策略,將這些策略合理組合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風險。在實施過程中,還需要對策略本身的有效性進行評估,并不斷根據實際效果加以改進和優化。只有理清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中的各種風險因素,充分實施相應的風險控制策略,才能為產品的質量和消費者的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5]。
3.2. 應急處置策略。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出現意外情況時,需要及時采取應急措施,以保障貨物的安全和品質。可能的應急處置策略有:1.及時通知相關人員。發生意外情況時,需要立即通知相關人員,包括物流管理人員、貨主、供應商等,讓他們及時了解情況并協助處理。2.針對不同情況制定應急預案。在意外情況發生后,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以減少損失。如果出現運輸故障,應及時修復或更換設備,并在修復設備期間采取臨時措施保持貨物所需溫度;如果發現貨物出現質量問題,應立即采取隔離措施,避免影響其他貨物,并積極采取補救措施,比如進行臨時分類處理、再加工等;如果溫度超過預設值,應立即采取快速冷卻措施,降低貨物溫度;
3.3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風險控制的預防策略。
(1)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和監控體系,對于生鮮農產品的采摘、儲存、加工、運輸等每一個環節,都要有專門的管理和監控人員。(2)完善采摘、儲存、冷藏、運輸等設施和設備,包括冷庫、控溫控濕設備、衛生防疫設施、運輸車輛等都要符合相關的規章制度和標準,且要定期維護和保養。(3)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和教育,主要針對生鮮農產品的特點、運輸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貨物保鮮方面的知識等。(4)前置式檢測機制,包括對采摘、加工、運輸和銷售過程中的貨物進行質量檢驗和監控,對于有問題的貨物及時實行退貨或者報廢等處理措施,減少因為質量問題而帶來的信譽損失。(5)制定合理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規劃,保證物流環節不間斷,物流資源互補,適應市場的高效物流體系,減少生鮮農產品損失和浪費,確保產品質量與穩定的物流效率。(6)積極推動信息化建設,對冷鏈物流環節實施遠程監控,開發設備追溯系統,確保每一個物流環節可追溯,保證物流信息的實時反饋。借助大數據的應用,指導冷鏈物流的科學、精細管理。
4. 國內外生鮮農產品冷鏈企業經驗借鑒
4.1 國內-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的冷鏈物流主要面向餐飲、酒店、超市等客戶,提供冷藏、冷凍、干貨等各種物流服務。采用全程可追溯、數據化管理等技術手段,保障冷鏈物流每個環節的安全和品質。引入了智能化設備和機器人,提升冷鏈物流的效率和精度。通過這些措施,阿里巴巴成功實現了生鮮食品的“冷鏈配送”和“冷鏈保鮮”,為用戶提供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
4.2 國外-麥德龍。
麥德龍是一家德國的大型連鎖超市,旗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生鮮冷鏈物流中心之一。中心采用全球領先的技術手段,包括RFID識別、溫度控制、快速冷卻、數據管理等多項技術。通過這些措施實現了對生鮮農產品的全程保鮮和全程可追溯,保證了貨物的安全和品質,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
5.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分析了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定義、流程、風險因素和對策,并通過實際案例分析了風險控制的可行性。在未來制定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風險控制策略時,應該加強對冷鏈物流各個環節的監管和管理,建立及完善相關技術標準和法律法規,從源頭控制風險。同時,積極利用新技術和信息平臺,提高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的透明度和追溯能力,以提高冷鏈物流的效率和安全性,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優質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