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消費者對生鮮產品需求量的增大,生鮮物流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本文分析了生鮮物流模式,研究了生鮮物流管理難、運營成本高、質量監督力度不足、運輸保障能力不強等四個問題,提出了生鮮物流公司創新發展、整合優化降低成本、質量監督體系建設、提升運輸保障力度等解決對策。
物流模式是指企業物流配送的方式,目前常見的物流模式有第一方物流即自營物流,第二方物流即用戶自己組織供應物流,第三方物流即依托專業化的物流企業或配送公司,第四方物流即為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提供規劃、物流信息系統和供應鏈管理的物流模式。生鮮物流模式的研究就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生鮮物流復雜且管理難,急需生鮮物流公司開拓創新地發展變革。生鮮物流主要由于生鮮商品的特殊性,導致生鮮物流出現物流系統中復雜程度較高、管理較難的問題。基于生鮮物流整體物流模式的復雜性,需要生鮮物流公司不斷創新發展,解決生鮮物流的復雜性問題。目前我國生鮮物流公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只負責生鮮產品運輸的第三方物流模式,另一種則是包含生鮮產品的生產加工以及運輸的傳統批發市場模式或者社區大賣場模式。第一種只負責生鮮產品運輸的第三方物流模式主要是因為企業的資金限制,很多生鮮配送商會結合自身需求,選擇采取第三方物流模式。這種模式可以降低農產品配送的物流成本,同時第三方物流公司也比較專業,物流配送的速度比較快,損耗低。配送商從農戶那里收購農產品,客戶下達訂單之后,配送商自己進行分揀包裝,通過第三方物流運輸到客戶手中。這種模式的優點是速度快、損耗低,但是缺點是成本高,因此企業要開拓創新營銷思路,增加客單價,這樣就能降低銷售成本和物流成本,更好地發展壯大。第二種模式是傳統的批發市場模式,這種模式不受地區經濟限制,所有生鮮產品都能銷售到全國各地去。這種模式的缺點是企業要從農產品的生產地定量采購,再運輸到大的批發市場進行集中,各個農產品零售商定向采購,流向各個農產品零售網點,這樣環節多,損耗高,成本也大大增加。因此,針對這種模式,企業應該創新思維,減少中間環節,提升銷售速度,增加運力,這種模式就能很好地開拓創新,發展市場。2.生鮮物流運營成本高,急需優化整合、降低成本,實現產品標準化。在生鮮物流運營過程中,比普通產品的成本要高很多,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冷鏈物流擴展整合難,物流成本高。第二,產品損耗高,營銷成本高。第三,用戶相對分散,配送成本高。針對物流成本高、營銷成本高、配送成本高的難題,企業可以建立生鮮物流中心進行訂單統一管理,生鮮物流中心可能會給很多類型的生鮮售賣平臺進行生鮮配送,比如生鮮電商、生鮮超市、社區團購、各生鮮買菜平臺等等。現在實行的是互聯網管理訂單的模式,會通過數據平臺將各個門店的生鮮數據發送給生鮮物流中心,生鮮物流中心會根據不同銷售門店的訂單以及產品種類進行分類、匯總、處理,完成訂單。生鮮物流中心也會根據商品的不同類型進行處理,生鮮物流中心除了完成區域內訂單的整合和配送工作,還能完成生鮮加工等工作,把需要再加工才能進行配送的生鮮產品加工并配送出去,這樣生鮮物流中心能整合資源、降低營銷成本、彌補用戶分散的缺點,有效解決物流成本高、營銷成本高、配送成本高的問題。生鮮物流運營通過整合優化后,還需要完成產品管理的標準化,標準化管理能進一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控制風險。生鮮行業產品的標準化體現在存放標準化、包裝標準化、發貨批次標準化等方面。存放標準化指的是使用紙箱、泡沫箱等不易造成生鮮蔬菜腐爛的包裝存放方法,確保產品質量;包裝標準化指的是生鮮果蔬肉蛋在包裝時按照嚴格的包裝和擺放標準,裝入經過清洗和消毒的包裝袋或者包裝箱中,做到擺整齊,做好密封性工作,避免生鮮產品交叉包裝存放導致產品腐爛;發貨批次標準化指的是所有的生鮮產品發貨做到分批次發貨,這樣能最大限度減少生鮮產品的損耗,實現生鮮質量的最大化,也能更好地銷售產品。因此,實現生鮮產品的標準化包裝、管理,也能很好地降低生鮮行業的物流存儲成本,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利潤空間。3.生鮮產品質量監控力度不足,急需完善質量監督體系。隨著消費者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消費者希望購買到綠色無污染的生鮮產品,更希望能購買到容易進行食品安全追蹤的產品,但是目前生鮮產品的質量監控力度還是不足的,往往是消費者購買產品出現問題再找平臺處理解決問題,因此,企業急需完善質量監督制度,給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生鮮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監管”的模式為生鮮農產品流通保駕護航,對農產品的來源和流通去向做到全過程的跟蹤和溯源。提升農產品流通過程的軌跡數據、冷鏈溫控數據的采集和記錄。加大農產品產地認證的真實性、權威性以及后期的識別、查驗的便捷性。通過冷鏈監管平臺,首先可實現冷鏈生鮮農產品的可追和可查,增強冷鏈生鮮農產品的安全和品質保障,確保消費者食品安全性得到保障;其次,通過采集生鮮農產品流通大數據,可為國家宏觀政策制定提供數據分析,還能保障食品運輸安全;最后,還可通過監管平臺構建生鮮農產品企業誠信體系,凈化生鮮農產品流通環境,保障整個環境的安全。最終通過生鮮產品質量監管體系的建立,讓消費者能溯源產品、監控質量,吃到放心滿意的產品。4.生鮮產品運輸保障能力不強,急需提升運輸保障力度。近年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食品品質和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后,生鮮食品在物流過程中的質量監控也要求越來越嚴格,但是生鮮產品運輸過程中還是出現了腐爛變質等問題,因此生鮮產品運輸保障能力不強,急需提升運輸保障力度。生鮮物流企業應該按照國家的要求,加強食品交易市場監管,強化農產品產地準出和生鮮市場準入銜接,建立覆蓋基地貯藏、物流配送、市場批發、銷售終端全過程的冷鏈配送系統,嚴格執行全過程溫控標準和規范,落實食品運輸在途監管責任,鼓勵使用溫控標簽,防止食物脫冷變質,出現食品不安全的問題。只有生鮮物流企業建立健全了監督監管機制,才能讓消費者安心、放心購買生鮮產品,促進生鮮電商、生鮮物流行業的不斷發展。
伴隨著生鮮電商普及率越來越高,網絡消費者對生鮮產品需求量日益增大,生鮮市場規模逐漸擴大,為了解決生鮮產品銷售的主要問題即生鮮物流問題,本文通過研究生鮮行業物流模式,分析生鮮物流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對策,得出如下結論:1.生鮮物流復雜且管理難,生鮮物流公司需要不斷地開拓思路,創新發展。企業可以選擇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模式來提升配送速度,降低產品損耗,進一步提升質量和物流滿意度。企業還可以選擇傳統的批發市場模式,減少中間環節,提升銷售速度,增加運力,進一步發揮批發市場優勢促進生鮮產品加工銷售。2.針對物流成本高、營銷成本高、配送成本高的問題,企業可以通過建立生鮮物流中心進行訂單統一管理和實現產品標準化兩種方法來降低成本,完成企業的優化整合。3.針對消費者重視的生鮮產品質量問題,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監管的方式,建立質量監督體系,利用大數據溯源、冷鏈監管平臺、構建生鮮農產品企業誠信體系等方式提升生鮮產品質量監管力度,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安心。4.針對生鮮產品運輸保障能力不強的問題,可以建立健全生鮮運輸的監督監管機制,基地貯藏、物流配送、市場批發、銷售終端全過程管理,幫助生鮮產品更好地銷售到消費者手中。
綜上所述,生鮮行業物流模式的創新離不開全行業的努力,從生產農戶到生鮮物流企業到生鮮電商平臺,要攜起手來,按照國家的要求,從農產品產地準出到生鮮市場準入無縫銜接,積極地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監管等方式,加強產品的質量監控,優化整合物流模式,建立完善的物流體系,促進生鮮行業物流發展,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綠色、高效的產品及服務,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促進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