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經濟格局中,物流作為連接生產、分配與消費的紐帶,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數字化已經滲透到物流行業的各個環節,它不僅改變了物流業的運作方式,還大大提高了業務效率與管理水平,對促進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高質量發展實質上就是對創新、協調、綠色以及開放共享五大標準的實現,數字化不單是一種技術的進步,它代表著一種“新常態”,在這個常態中,數字化技術已成為推動物流革命的強勁動力。在數字化浪潮的影響下,區域物流如何升級轉型以適應新的發展要求,并在此過程中保障和提升物流效率,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2~3][2~3]。數字化賦能不僅能夠幫助物流企業實現結構升級,還能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兩者不斷匹配融合,才能更加適應碎片化的物流市場環境[4]。雖然現如今的數字化物流已得到了廣泛應用,但仍然存在一些未解決的難題,需要進一步改進。因此,本文以區域物流的發展現狀為基礎進行分析,對其在數字化賦能下的高質量發展路徑進行了設計,并通過實例分析,驗證了網絡技術對其的積極影響,以及改進路徑規劃的必要性,為后續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考路徑。
隨著物流業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物流產業成為推動經濟的主要路徑之一,而數字化經濟對物流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使物流領域朝著信息化的方向提升。研究以某省的物流數據為例,分析了物流發展的現存障礙。首先在對各物流企業的調查中,數據顯示其對政府公共信息的了解程度較弱,數據整合平臺的搜集儲存能力較差,即使該省已建立了互聯網信息共享平臺,但仍然未能滿足物流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現了信息孤島等問題,拖慢了行政審批效率。而公共數據的搜集手段單一,企業獲得信息的途徑需要輾轉于多個平臺,無疑加重了人力物力成本。此外,跨境物流的發展需要多個部門的相互協調,純人力的審批可能會導致流程重復以及信息偏差等狀況,進而加劇流程運作時長和物流成本,該省的跨境物流平臺并沒有對倉儲和運輸等輔助模塊進行完善,無法實現一體式的流程審批,服務質量停滯不前。而基礎設施的建設不足,數字化程度與發展不匹配,主要原因在于數字化建設的初期成本較大,運營監管壓力也會增大,并且物流主體與平臺的交互性較低,缺乏統一標準,阻礙了信息集成化的功效[5~7][5~7][5~7]。最后,監管不足,不規范的行為對市場狀態產生了消極影響,侵犯了物流主體的利益,甚至是違反消費者利益,對其造成損害,這些問題都是急需解決的。通過數字化賦能的區域物流發展,首先需要了解區域物流的基本概念,其整合了企業、供應鏈以及區域多個層面的物流能力,是一個囊括社會與經濟的綜合概念[8]。物流能力則可概述為,在特定區域中,對經濟、設施建設及相關產業的拉動效率。提升物流高質量發展理應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結合大數據、區塊鏈以及云計算等智能化數字技術,完善物流平臺。網絡技術的進步為物流業發展提供了契機,如圖1所示。

由圖1可以看出,數字化技術能夠加強物流業務之間的相互協調,在云計算以及物聯網等技術的輔助下,物流信息能夠完成實時上傳與交互共享,物流個體都能夠通過這個大型數字化平臺進行數據訪問,如對倉庫庫存、物流運輸實時狀態以及交通狀態等,保證了信息對稱,輔助實現更有效率的部門協調合作[9~10][9~10]。數字化還能將市場主體與消費者結合起來,促進社會的經濟發展,并維持一個較為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政府部門可以直接通過該平臺進行相關物流政策的發布,以及服務支持的提供,兩者之間的數據對接與交互得到了提升,自然能夠更好地合作,加強物流業的高質量發展。
基于數字化賦能的區域物流發展路徑大致可分為信息整合、信息共享、區塊鏈跨境物流、數字化設施建設以及數字化監管五個部分,如圖2所示。
首先,數字化賦能對于物流運作流程中的數據管理具有較好的優化作用,可以使用區塊鏈技術將其存儲在云端,避免出現數據失效或錯誤等情況。相對于在一個部門使用人力方式進行數據存儲,這種數字化的存儲方式無疑是更安全的,不僅能夠避免數據丟失,還能對其進一步加密,降低人力數據采集的誤差,實現信息精度的最大化。同時,人工智能也能利用算法分析完成信息交互的自動化,以個體用戶的根本需求作為主要目的,提供個性化服務,因此數字化信息整合能提升信息交互的實時性與流動性,極大提升數據處理部門相關人員的工作效率,排除數據壁壘的阻礙,完善智能化數字服務系統[11]。在數據共享方面,數字化技術賦能能幫助互聯網服務平臺的搭建,增強物流產業各模塊的數據傳播,達到公開透明的數據展現形式,區塊鏈技術就能對跨部門協作進行完善,在加大信息公開力度的同時,輔助線上用戶端的建立。對于物流企業而言,應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大力推動全面自動化,加快審批效率,以“一網通辦”作為最終目的,使用數字化技術完成去人工化的物流服務,即可節省物流產業運作的各項成本,實現高質量發展效率的提升[12]。跨境物流也能實現數字化賦能,由于傳統跨境物流需要進行商檢和海關等復雜流程,同時還需提供較多的證明資料,這勢必會浪費極多的時間成本和人工成本,最終減慢物流業的發展效率,甚至對進出口貿易造成消極影響。數字化賦能能夠省去出入境海關的人力檢查流程,以區塊鏈數字模型,直接在線上完成主客體的信息傳輸,并且相比于人工,工作的準確性和時效性都有所提升,物流交易成本自然也得到了縮減,并且這種數字化技術還能對物流進程進行追溯與可視化,進一步保障了其高質量發展[13]。

其次是對物流業面向的用戶設施的數字化改善,面向客戶是物流業提升的重要路徑之一,只有為其提供了滿意的服務,才能進一步促進企業發展。線上的數字化平臺可以和傳統的線下物流網點進行結合,確保產業鏈流通,進一步加強供應鏈的效能,但應在相關物流設施智能化標準的前提下實施。具體的表現為,部署先進的物流管理系統,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優化庫存管理、需求預測、配送路線和調度。使用物聯網技術追蹤貨物流轉,實時監控物流狀態,提高透明度和效率。在倉庫管理中引入自動化設備,如自動化分揀系統、無人叉車等,以提高倉儲和搬運效率。構建數字化的供應鏈管理平臺,增強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協調性,加強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和零售商之間的信息流動。結合電子商務平臺,實現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無縫對接,發展多渠道配送策略,如最后一公里配送、自提點、智能快遞柜等,提高配送的便捷性和效率。
最后,為了保障物流業的良性競爭,為其打造一個公平的發展環境,還需要加大政府監管力度,以合理、科學的制度形式,搭建完整的監督體系,維護相關企業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結合大數據技術,完善線上監管模型,其時效性可以保證動態預警性能,加強物流平臺的穩定性,而區塊鏈的節點結構,維護了信息安全性,確保其是不可隨意篡改的,智能合約是物流業穩定安全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以上高質量發展路徑的提出,都是建立在數字化技術的基礎上,但實現該技術的前提還是相關的專業人員,因此,物流企業可以加強員工的培訓和技能提升,尤其是在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應用等方面,培養一支能夠適應新技術和新模式的物流人才隊伍。通過這些路徑,區域物流可以在數字化驅動下實現更高效、更智能、更綠色和更可持續的發展。
高質量發展實質上就是對創新、協調、綠色以及開放共享五大標準的目標體現,圍繞這一主體,并結合前文所述的區域物流的發展瓶頸與優化路徑分析,而從經濟性、運營、創新性、協調性與開放性、綠色環保性以及共享性7個層面,對區域物流能力進行評判,并使用變異系數法進行指標權重的分析,結果如圖3所示。

上述評價模型中,共包含7個一級指標,以及19個二級指標,其中,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表示科學技術的發展,整個評價體系是圍繞著高質量發展目標進行搭建的,由于區域物流的業務范圍較大,受到影響的因素較多,而最終的能力提升效果與經濟直接相關。因此,該體系的構建充分考慮了其覆蓋面以及數據可得性等基礎條件。可以看出,創新性指標中的物流技術市場成交額是整個指標體系中最關鍵的,該指標為成交額與其在物流業中的比重乘積。其余指標的權重分布較為均勻。
研究選取某省2017-2022年的原始數據作為實驗分析對象,數據來源于該省的年鑒與公報、政府官網以及統計局官網等。對于不同年份的一級指標得分情況,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該省物流業的經濟指標、綠色環保指標、創新性指標、開放性指標以及共享性指標都呈現出不同速度的穩步上升狀態,平均提升了19.39%,其中,創新性指標的提升程度最大,提升了33.8%,這表明隨著智能化平臺的建設,該省物流業的R&D人數,以及市場交易額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而運作指標和協調性指標的波動卻并沒有隨著時間的增加逐步提升,而是呈現出較大的波動。運作指標在2019-2021年下降了7.77%,經濟發展速度整體減緩,但在恢復之后,又迅速得到了提升。協調性指標在2018-2019年下降了3.66%,而后才繼續發展。這是因為,在引入數字化技術的最初,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得到了明顯提升,物流業發展整體是在上升的,但其產業結構需要新的調整,出現了升級壓力等問題,并且物流需求增速較小,導致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較為欠缺,因此出現了一定的波動,在后續冷鏈物流的不斷發展中得到了相應的改善。
研究進一步對各年份的物流綜合指標得分進行了分析,并提取了協調性指標的變化趨勢進行分析,結果如圖4所示。

由圖4(a)可以看出,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引入,物流發展得到了穩步提升,僅在2020年產生了瓶頸,而后又呈現出快速上升的趨勢,提升了59.15%。2020年作為一個關鍵節點,在其之前雖然物流綜合性能也有所提升,但整體增速較慢,在不斷地試錯和改進之中,得到了明顯增長。圖4(b)為協調性指標的變化圖,其在2018-2019年的得分出現了下降,而隨著協調制度的不斷完善,也得到了一定的改進,2019-2020年的協調性指標增長了17.95%。因此,數字化技術的引入確實能夠提升區域物流的發展,在后續按照高質量發展路徑進行不斷調整改進,就能實現物流業發展的大幅提升。
研究以高質量發展理念作為基石,探討了數字化賦能對物流業的影響。通過區域物流的困境分析,提出了針對性的高質量發展改善路徑。為進一步評價區域物流發展能力,搭建了評價體系,并使用變異系數法進行了權重計算。在后續的實例分析中,結果表明,創新性指標的提升程度最大,提升了33.8%,運作指標在2019-2021年產生了一些波動,排除這一因素,整體也是逐步上升的,而協調性指標在2018-2019年下降了3.66%,這表明數字化技術的引入,還需要一定的規范約束,才能實現其真實能效。在綜合指標評價中,物流發展得到了穩步提升,在2021年,提升了59.15%。這表示數字化技術賦能可以提升區域物流的發展,但在后續也應該按照高質量發展路徑,進行不斷調整改進,才能實現物流業發展的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