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2021年,《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綱要》強調,要將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戰略,從而促進中國農業的數字化變革,同時《網絡強國戰略實施綱要》進一步指出,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將加快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鄉村產業結構升級。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互聯網利用程度逐步加深,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不斷與物流領域相融合,數字化轉型成為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而
物流作為生產生活和消費活動的重要紐帶,企業及電商平臺都將智慧物流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隨著近些年來電子商務的發展,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國農村的鄉村振興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和幫助,電子商務平臺的興起加速了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并為農村地區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渠道,促進了農產品的流通以及農村電商的發展。農村網絡銷售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實現了農村地區增收。
隨著近年來電商平臺在助力鄉村振興上逐步發力,國家大力推進物流業向智能化、數字化、互聯互通化高質量發展,2020年9月,國家發改委頒布《推動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激勵全國制造業企業更新自動化物流設備,進一步高效開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截止到2020年,我國農村人口占比仍有36%,而據《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9》顯示,近五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猛,2014—2019年間農村網絡銷售額從1 800億元跨越至17 082.8億元,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未來如何利用數字化發展保證經濟持續性穩固增長是重中之重,當前關于電商平臺助力鄉村振興的研究較多,而物流行業作為電商平臺運行的重要條件,提升智慧物流水平無疑是農村地區鄉村振興建設的未來發展方向,但當前關于智慧物流賦能鄉村振興的研究較少,因此探究智慧物流賦能鄉村振興的機理原因以及相關的制約因素值得關注。
1 文獻綜述
數字經濟主要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一系列新一代信息技術,并以此向傳統行業賦能,從而推動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近些年來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5G基礎設施的快速布局,政府大力倡導傳統行業融合新技術進行產業創新升級,如何快速把握數字化發展契機是我國物流行業達到降本增效、產業升級的關鍵步驟,自此數字經濟助力智慧物流行業發展的相關研究蓬勃興起,主要存在以下一些觀點。
數字經濟對物流供應鏈的影響;孫楚綠和于麗艷[1]指出,在當前的大數據技術加持下,物流供應鏈上下游重要節點之間能得到夠快速響應,并因此大大提高物流供應鏈效率,推動物流行業變革。
數字經濟對物流效率的影響:徐春等[2]研究指出,物流業務流程管理系統受互聯網技術影響,其倉儲流程以及運輸流程都將擺脫傳統物流模式,形成“互聯網+物流”模式,大大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務質量。俞佳立和錢芝網[3]認為“互聯網+”能加速物流行業中信息要素的流通效率,進而達到助力物流高效發展的目的。
而國內關于智慧物流的研究主要是從2009年開始,石亞萍[4]將智慧物流定義為基于物聯網技術下,通過互聯網信息管理平臺作用于傳統物流行業的方方面面,從而達到降本增效,高效管理的目的。王之泰[5]則表示智慧物流概念是指利用移動網絡和物聯網等新技術同時應用至物流行業當中,從而形成的物流新業態。
另一方面,伴隨著2021年我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國家開始致力于脫貧不返貧事業當中,由于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國家給予農村電商以高度重視,數字鄉村戰略是國家政策支持的重要體現,有關互聯網電商平臺助力鄉村振興的研究也逐漸興起,并且在數字經濟背景下與物流產業相結合,當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研究和觀點。
朱溪亭[6]研究融合智慧物流和現代農業,指出智慧物流是智慧農業的重要助推力量。鄭英隆、潘偉杰[7]研究認為農民參與電子商務活動存在巨大的經濟意義,能夠快速改變社會消費觀念,帶動供需產業結構升級。韓婕[8]則指出農村電子商務活動在疫情期間創造了巨大的經濟作用,其中“直播帶貨”模式為電子商務活動創造了新態勢。周璇[9]認為農村的物流產業聯系生產生活中的生產與消費環節,起到重要的紐帶作用,提升農村物流發展水平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方式。
總體來說,相關研究表明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村智慧物流行業發展意義重大,在新電子商務模式下如何刺激農村經濟發展是數字鄉村戰略下的重要目標,智慧物流則是互聯網時代下電子商務活動的重要保證。因此,發展農村智慧物流不但有利于新型經濟活動的降本增效,而且對于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在數字經濟視角下研究智慧物流賦能鄉村振興的機制問題也變得尤為重要。
2 智慧物流賦能鄉村振興的機理分析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并明確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對于推進改善農村的基層治理意義重大,把握數字經濟技術發展變革則是物流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布局,智慧物流通過哪些路徑賦能鄉村振興建設具有重要研究意義。
2.1 智慧物流助力農產品電商產業鏈發展完善。
在數字經濟驅動之下,我國農村電子商務行業得到迅猛發展,據《2021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指出,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網絡營業額度已占比全國總零售額的30%,巨量的農村電子商務市場正處于逐步開發的狀態,并且隨著數字經濟和物流行業的不斷發展,將在不久的將來形成重要的生產和消費產業鏈。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互聯網企業也紛紛制定數字化支農戰略,阿里巴巴春雷計劃吸納了80多萬款農產品進行網絡直播售賣,并且在淘寶平臺扶持“10萬+”農民主播,推銷家鄉農產品及特色鄉村產品;美團、京東等平臺也相繼推出“京東農場”、“農鮮直收”等項目,這些都標志著傳統的農業農產品已經逐漸與互聯網模式相結合,并且都將依托成熟的電子商務平臺和高效的物流轉運機制,將農業產品推向整個市場,而其依賴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及平臺,可以借此機會通過融合智能化技術,優化農業產品的物流配送效率并保證了農產品的時效性,不僅在農產品質量上獲得提升,還通過物流運力資源的整合,讓農產品運輸規模化、批量化,有效降低了農產品物流成本,提高競爭力。
2.2 發展農村智慧物流提升數字鄉村信息化水平,加快鄉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2019年農業農村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發布《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對農業農村的數字化轉型改革進行全面規劃,并且從生產經營、治理體系、資源體系等多方面明確要求融合數字農村戰略,推進“萬物互聯”模式。2020年中央預算將農產品冷鏈物流納入基礎設施建設預算當中,大力投入農業物流體系,建設先進的農產品物流冷鏈基地,實現分揀、倉儲、運輸等功能。由于農產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農產品中智慧物流的對象如水果蔬菜等生鮮產品,由于保鮮期短,并且易于腐爛的特點,其裝卸運輸和儲存等技術水平要求較高,若農村智慧物流體系能夠達到較高水平,需要相關物流倉儲設施、5G通信基站、數字化物流精細化管理體系逐步完善,則能夠加快農村數字化建設進程,利于農業數字生態鏈的建成。
2.3 發展智慧物流有利于物流供應鏈體系完善布局。
智慧物流通過融合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自動化技術,不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還能夠推動全國整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全國整體層面的供應鏈體系的高度完善不僅可以為鄉村振興助力,而且將會促進物流行業和電子商務行業以及人工智能應用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其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通過物聯網技術,物流企業可以實時掌握貨物的運輸、倉儲等狀況,達到提高配送效率和準確性的目的;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物流企業可以快速對接信息、準確預測貨物需求、優化配送路線等,實現運輸規劃的智能化。通過收集、分析企業內部數據以及外部市場數據,物流企業還可以優化倉儲管理、批量化運輸、智能調度等,達到信息的準確收集及合理利用。而采用自動化的倉儲設備、自動化的分揀設備、包括使用自動駕駛等自動化技術,可以提高
物流配送效率和準確性,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
2.4 智慧物流助力鄉村綠色可持續發展。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中國農村的鄉村振興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和幫助,電子商務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加速了農村物流網絡的建設,而且為農村地區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渠道,促進了農產品的流通以及農村電商的發展。這種發展模式不僅滿足了城市消費者對高質量、綠色、健康農產品的需求,也解決了農村地區農產品滯銷問題,帶動了當地綠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 智慧物流賦能鄉村振興的制約因素
3.1 智慧物流體系不健全。
智慧物流發展需要強大的基建設施條件作為支撐條件,由于當前社會環境下,農村經濟水平發展相比城市地區而言較為緩慢,雖然近年來政府頒布諸多幫扶措施,互聯網平臺也為農村經濟持續助力,但是農村地區仍然面臨交通條件不足,網絡通信設施不完善等限制因素;隨著智慧物流的發展,農村對于工業產品的需求也會逐年提升,農產品的運輸配送等物流配套設施也會慢慢改善。
3.2 專業人才匱乏。
農村地區智慧物流專業人才較少,相對來說更多的就業要求是滿足基本的配送、分揀及電商平臺運作等工作,而在農村智慧物流發展初期,未得到專業人士的指導,相關設備的安裝調試就很難進行,這將會影響智慧物流產業的快速推進。
3.3 信息平臺發展滯后。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通過互聯網更快摸清市場供需信息,從而對產品生產供給以及物流運作進程進行調控,但是由于農村地區物流信息平臺發展較為緩慢,農村居民難以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導致時常發生農產品滯銷等問題,如何及時有效地利用市場信息來調控農業生產活動是未來鄉村振興戰略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3.4 農業產品存在特殊性。
由于農產品存在特殊性,在不同季節物流模式需要隨之進行調整,如菌類、筍類等需要冷鏈物流,而茶葉等農產品則需要保證密封干燥等物流措施,并且在不同季節不同地區所產農產品也存在差異性,對應物流成本也隨之上升。同時由于受到農產品季節性的影響,在旺季階段物流壓力較大,此時擴大物流倉儲等的成本則有可能導致淡季虧損問題。
4 對策及建議
根據前文分析,在數字經濟時代,智慧物流的發展普及是新時代下經濟快速轉型的必然產物,如何把握數字化發展契機,緊跟新一輪產業結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建設是農村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將從政策維度、信息維度、營商環境維度、人才維度對數字經濟背景下智慧物流賦能鄉村振興建設給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4.1 政策維度。
國務院等部門近些年來推出了一系列鄉村振興相關政策,鼓勵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型產業與電子商務、物流等行業進行產業融合升級,鼓勵新設備、新技術在數字經濟時代快速賦能傳統行業。當前智慧物流賦能鄉村振興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重視政策導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在數字鄉村戰略下積極開展智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保證國家投資物盡其用;(2)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同時重視農村產業的現實情況,積極引導農業電商平臺的發展,保證信息的公開化、透明化,使農產品高效流入市場當中;(3)夯實農村硬件設施投入,加快農村地區交通設施建設,區域分撥物流中心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4.2 信息維度。
前文提到,由于受制于信息發展滯后等原因,農村智慧物流發展相比城市較為緩慢,如何擺脫信息不及時等的制約,需要做到以下兩點:(1)搭建農村智慧物流共享信息平臺,加強農產品物流配送信息管理,開展智慧物流信息一體化協作,優化流程,避免因倉儲信息更新不及時、配送時效未更新等狀況導致的物流成本升高現象;(2)借助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實現對物流資源的高效管理,提升城市及農村地區物流智慧化水平,整合城市農村居民物流信息并進行對接,及時了解居民供需要求并進行市場調控。
4.3 營商環境維度。
優化農業電商平臺營商環境對于智慧物流發展以及鄉村振興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雖然當前電商平臺發展迅速,但其中也存在些許亂像,優化當前農業電商營商環境意義重大,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措施:(1)積極完善物流產業鏈的相關法律規定,保證智慧物流行業長期平穩安全可持續發展;(2)優化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營商模式,保證鄉村振興戰略能長期在互聯網平臺的加持下發揮作用。
4.4 人才維度。
人才培養是行業發展的長遠基石,加快專業人才培養有助于數字經濟下智慧物流的先進發展,穩步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1)政府可以指導開展相關專業培訓,加強對物流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輔導,加大資金投入以及政策傾斜力度,保證智慧物流產業鏈在農村地區的發展水平;(2)鼓勵高校開設相關課程,同時注意交叉學科融合,培養農村地區專業物流從業人員,把握數字經濟時代下智慧物流發展前景,為農村地區智慧物流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