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農村物流體系可以促進城鄉生產和消費有效對接。當前,我國農村地區平均每天有超過1億件的快遞包裹在流動。農村物流在現代流通體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于釋放農村消費潛力、滿足農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1]。2023年,我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高達3.5億t左右,同比增長6.1%。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消費者對生鮮食品品質要求的提高及電商、餐飲等行業的快速發展。果蔬、肉類、水產品等農產品的產地低溫處理率在2023年分別達到23.0%、78.0%和80.0%,均高于上一年水平,這表明農產品冷鏈物流在保障食品安全、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分析我國農村物流發展現狀和遇到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以完善農村商貿流通體系,促進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國地域廣闊,農產品種類繁多且分布廣泛。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流業的發展,農產品物流需求逐年增長,尤其在電商的推動下,物流服務得到顯著提升,這也間接促進了農業經濟發展。2023年,農產品物流總額達5.3萬億元,同比增長4.1%,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農村物流體系在基礎設施如公路、貨運、倉儲和網絡等方面的改善,為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目前我國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體而言仍存在短板,特別是在偏遠地區,物流網點覆蓋不足、道路建設滯后等問題依然突出。高速公路與鐵路網絡的構建尚顯不足,缺乏專門的物流節點設施,這直接導致了物流運輸方式的局限性,難以形成多元化的運輸體系及高效的網狀交通結構,無法順暢地實現多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此外,農村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機械化設備的應用顯著缺乏。
我國農產品物流信息體系不斷升級,多數地區建立了信息化傳輸平臺,這為農村物流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但農村物流信息化相對滯后,農民獲取關鍵信息存在不便,物流企業間信息共享不足,形成了信息孤島,阻礙了物流信息流通,導致資源浪費和效率不高。缺少統一的信息平臺,影響了物流信息的一體化、智能化處理。
我國農村物流因地域廣闊、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等因素面臨著較高成本。缺乏專業的冷藏設施,導致果蔬等農產品在流通中損耗嚴重,加劇了成本上升。農村交通基礎設施薄弱,道路條件差,導致運輸時間延長,效率降低,損耗和成本增加。倉儲設施不足,缺少現代化設備與管理,導致農產品易變質損壞,加之農村訂單分散,難以實現規模效應,會進一步影響物流經濟性。
目前,我國農村物流體系處于爬坡階段,其發展路徑應緊密契合國家整體發展戰略與農村物流的固有特性。首先,政府應深入剖析現狀,制定針對性強、科學合理的指導策略與規劃藍圖,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特別是發達國家在農村物流體系建設方面的成功案例,同時結合我國農村地區的具體條件與發展階段,因地制宜地調整與優化現代農業布局與物流網絡。例如2021年制定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意見》,對于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其次,應強化法治保障,建立健全法律體系,維護市場秩序,實行合理的定價機制,以促進市場公平競爭與健康發展。最后,應構建多元化市場格局,保障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進一步激發農業發展的內在活力與潛力。
現代農村物流體系的建設是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優化物流基礎設施對于確保城鄉商貿流通至關重要。政府應加強監管,引導農業企業發展,以政策和融資雙輪驅動,投資建設適應農村需求的物流網絡。同時,政府應擴大服務范圍,針對薄弱環節制定長期規劃,確保財政支持,特別是在關鍵工程上實現資源高效配置,以推動基礎設施升級。在物流站點布局上,政府應發揮引領作用,激勵企業參與,通過政策和技術指導來促進合作,構建廣泛覆蓋、功能完善的物流體系,為城鄉商貿融合和高效流通提供基礎。
構建長效的人才培養機制,加強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儲備。首先,應在教育體系內深化改革,增設或優化物流相關課程,積極探索適合農村實際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如遠程教育、實地實訓、進校培訓等,有效激發農民的學習熱情與參與度,引導他們積極融入培訓體系,深化對現代物流理念與技術的理解與應用[3]。其次,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依托科研院所、高校、企事業單位等,推出免費或低成本的培訓項目,盡量廣泛覆蓋農村地區,力爭培養出一批既懂農業又精通物流的高素質農民。
農業電子商務的興起標志著農業領域的一次重大飛躍,其深度融合了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展現出高效、便捷、成本效益顯著等獨特優勢,徹底打破了傳統交易模式中的時空界限,為我國農村經濟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為此,加速構建與完善農村電子商務配套物流體系顯得尤為迫切,這不僅是夯實農業發展基石的必要舉措,也是推動農村物流向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轉型的關鍵路徑。通過優化物流網絡布局,提升物流運作效率,可以有效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從而實現農村物流服務的全面升級與高效供給,有助于促進農產品上行與工業品下行的雙向暢通,還將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物流支撐,引領我國農業農村邁向更加繁榮的未來。
農村物流園區作為集成化物流服務平臺,其服務功能涵蓋了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加工等核心物流作業,并延伸出教育培訓、信息咨詢、財務結算、市場預測等多元化增值服務,可全方位滿足客戶在物流鏈條上的多樣化需求。在農村物流園區的規劃與建設上,政府應精準施策,協助物流企業科學選址,確保物流園區布局合理,既符合區域發展戰略,又能高效服務于周邊農業經濟帶。同時,政府應致力于優化農村物流園區的軟硬環境,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改善經營條件,為物流企業提供現代化、標準化的作業空間,以促進物流作業效率與質量的雙重提升。此外,為推動農村物流行業的持續繁榮與轉型升級,應鼓勵引入更多具備高度專業素養與強大服務能力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有效整合物流資源,提升物流服務水平,從而為農產品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注入新活力,共同開創農村物流發展的新篇章。
農村物流體系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在當前的發展形勢下,應充分發揮政府職能、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培養和儲備相關人才、建立農業電子商務配套物流體系、規劃建設農村物流園區,以推動我國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