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帶來電子商務繁榮的同時也推動物流行業的發展。城市地區電商物流水平不斷提升,而農村地區卻依然比較落后。物流運輸時效、物流網點布局和物流人員服務水平一直阻礙著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本研究提出目前農村地區物流配送存在問題并分析其背后原因,提供應對措施與解決方案,優化農村地區物流配送服務水平。
1. 研究背景
《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1]中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8.41億,占整體網民80%。網絡消費渠道的多元化也導致了網絡消費占比的不斷攀升,從最初傳統的電商平臺如淘寶、京東到現在短視頻購物、社區團購等,多個社交媒體工具開發了網絡購物的新功能。電子商務的繁榮發展也帶來了物流配送業與之相配套,使得用戶所購買的商品更快地送到用戶手中。城市物流配送不斷升級,不僅包括地面密集交通網以及多個網點的送貨到家服務,同時還在不斷開發地下物流協同配送,進一步提升物流配送效率。然而農村物流配送卻遠不及城市,不僅購物體驗差,而且整體物流服務水平也較為低下。本文主要針對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發展現狀及背后原因分析,并提出相應措施建議,以推動農村物流體系的發展。
2. 國內外農村物流發展現狀
20世紀初Crow e ll[2]對農村物流成本的研究是國外較早的相關研究,他對于農村地區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進行物流配送的成本進行分析,判斷農產品類型對于物流成本和效率的影響。隨著產業經濟不斷發展,農村物流也隨之向前,James[3]就針對農村地區冷鏈物流配送進行相關研究。Kumar[4]在分析農村物流過程中,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角度探究其對物流效率的影響,并且總結了城市地區與鄉村地區生產力水平差異所導致的物流發展較為緩慢的問題。資源要素整合,多方協同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農村物流發展,Yildirim[5]在對農村物流貨運村選址問題上就從和城市中心的距離、交通基礎設施角度進行研究。目前國內物流配送主要集中在“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上,多數學者展開討論。李金鑫[6]在對電商快遞配送的研究中提到目前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方式主要以驛站代收、智能柜和智能配送模式為主,但是驛站收取件服務水平比較差、智能柜又不夠便捷,因為用戶還需要記住密碼,超時還會額外收取費用,這些都無疑給快遞配送增加了負面效應,李國棟[7]在電商企業農村物流配送的研究中提到農村物流配送模式主要有電商自營、第三方或是共同配送三種模式,農村地區的配送要比較選擇。姚建鳳[8]在農村物流配送中同樣研究了“最后一公里”問題,并指出農村電商物流“最后一公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農村電商經濟的擴大發展。
3. 當前農村物流配送存在的問題
3.1. 物流配送時效低。
同一個商品、同一家快遞公司提供快遞運輸服務,城市和農村地區收到快遞的時間卻不同,鄉村地區收到快遞的速度一般都要晚于城市,核心城市周圍的村落受到其影響配送速度可能會同時配送或是晚于城市一天左右時間,但是非核心城市周圍村落的配送速度則相差較大,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城鄉配送差距更加明顯,這導致了農村居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配送時效影響而降低農村居民電子商務消費水平,也就是配送時效會阻礙農村消費水平的提升。那么配送速度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呢?第一,農村地理位置本身處于城市邊緣,所以相較于物流配送距離會更長一些;第二,農村地區基礎設施交通水平較低,即使物流運輸車輛同時運輸快遞,同樣會產生時效差異;第三,協同配送較差或不存在,城市地區存在地面物流配送與地下物流配送協同提升時效,地面物流配送又包括企業交通與公共交通相協調,而農村地區主要依靠企業所提供的快遞運輸服務,公共交通應用少之又少。
3.2 物流網點少且分散。
除配送時效外,物流配送網點也是快遞運輸服務的一個重要考量。相較于城市地區,居民樓下較多的物流網點以及驛站服務,農村地區物流網點也很少,以某個鄉鎮為中心,可能只存在一個快遞網點,周圍所有的村落居民在電商平臺購買的商品,都會經由城市集中運輸至這一個物流網點,所有該網點輻射區域的農村居民都要到該網點自行收取快遞,也就是在快遞到達物流網點后,農村居民距離收到快遞還有“最后一公里”。即便在該農村地區存在多個物流網點,但是整個物流網點比較分散,針對不同的快遞農村居民還需要去不同的網點收取快遞,由“最后一公里”演變為“最后幾公里”。造成物流網點少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差,企業不愿意在該農村地區建立快遞網點,或者該地區整體消費水平并不高,過多的快遞網點所付出的成本遠高于收益。
3.3 物流服務水平較低。
城市地區快遞配送服務較為普遍,快遞網點也大都提供送貨上門服務,且城市地區某些物流配送或快遞網點服務人員都經過相應的培訓,快遞隊伍較為完善,整體服務水平較高。而農村地區快遞不進村,所有的快遞在城市內分揀完成后,由片區村落快遞點統一攬收,所有該農村片區內的快遞均在唯一快遞點進行自取。此外專業服務人員較少,可能網點內一個人身兼數職,整體服務水平較為低下。
4.1 加強基礎建設,提供協同配送服務。
第一,農村地區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整體配送時間延長,需要完善農村道路交通,以便增強農村物流配送的通暢性。第二,提供協同服務,當運輸貨量較大時,僅靠企業或個人來承載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與公共交通協同服務,讓公共交通不僅服務于人,還要服務于物。
4.2 合理布局快遞網點。
第一,規劃最優網點選址,減少“最后一公里”或“最后幾公里”的距離。在物流配送網點的選擇上,不僅要考慮與城市之間的距離降低運輸成本,更要考慮物流網點與所服務農村區域的距離,確保網點和取物居民的距離達到最優化。第二,增加物流網點。在減少距離的同時,要增設網點,分散網點的輻射區域,不能僅僅依靠一個點而服務于一整片區域,形成多點服務,降低每個網點的輻射區域,方便農村居民收取快遞。
4.3 增加專業服務人員。
第一,增加快遞網點服務人員,農村快遞配送之所以難以存在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道路交通,還有服務人員欠缺這一因素,導致無法提供配送服務,所以通過增加配送人員,落實農村地區配送服務。第二,加強農村地區物流網點人員培訓與服務意識。通過專業指導與培養,提升整體服務水平。
5. 總結與展望
在鄉村振興政策的支持下,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如:交通、通信、倉儲等將不斷得到完善,隨著基礎設施與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與消費水平能力也將受到刺激而得到不斷提升,農村物流配送水平的整體提高,也將會進一步推動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