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物流產業也逐漸成為經濟的重要基礎,為我國經濟的穩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物流產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滿足物流功能的多樣化需求,對現有的物流建筑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構建更多類型的建筑形式來提高物流的質量和效率。因此本文立足于現代物流發展的基本需求,對物流建筑設計中的技術要點展開了分析,探討未來物流建筑設計的改進要點,展望物流建筑設計的未來發展方向,以供參考。在物流技術中,物流建筑設計是專業性較強的學科,涉及多種技術知識,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因此,為了更好地滿足新時期對物流建筑的需求,在進行物流建筑設計時需要打破傳統模式下物流建筑設計的局限性,結合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和物流作業的真實內容,實現對設計圖紙的進一步完善。現代物流建筑包含多樣化的功能,要對產品貨物進行檢驗和稱重、要完成產品貨物的裝卸和搬運、要保證產品貨物的存儲質量和處理效率,這就要求物流建筑設計要充分考慮這些功能的運行流程和運行特點,確保物流建筑運行效率的最大化,以便為物流工作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
1.物流建筑的交通流向設計。物流建筑園區是物流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其中往往包含著多個物流實體,因此其空間布局關系到整個物流體系的運作,具有典型的輻射和集聚效應。物流園區中擁有多個物流建筑,因此在進行設計時具有較大的開發強度,同樣也對物流建筑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運行良好的物流園區不僅能夠進一步提升物流技術服務的質量,同時也能夠有效改善物流建筑周邊的環境,能夠進一步促進物流產業的高速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在物流園區內部,不同建筑之間的交通設計較為復雜,因此如何將建筑之間的交通路線與周邊的路網形成有效的銜接,是建筑設計中最為關鍵的內容之一[1]。因此需要根據物流園區中不同建筑的具體功能和物流強度進行細致的分析,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優化交通流向設計,使物流園區的效應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進一步提高物流園區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物流園區的不同類型和不同功能會產生不同的交通特點,同樣也會對建筑設計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樞紐型的物流園區一般會位于綜合交通樞紐地區,往往會成為多種交通方式聯合運輸的重要節點,要能夠滿足多空間運輸的基本需求;城市配送型物流園區一般會建設在商業和工業較為密集的城區,能夠滿足城市配送的需求;區域型物流園區則一般位于城市之間快速干道密集的區域,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物流配送[2]。以城市配送型物流園區為例,在進行交通組織設計的過程中,要確保物流園區內外資擁有高效的交通通道,并且物流園區內的交通組織建設不會對周邊的路網產生較大的影響,在組織設計時要遵循均交通分離的基本原則,確保園區內不同類型車輛和不同流向的車輛之間不存在交叉重復的問題,這樣能夠極大減少交通沖突的現象。在園區內通過交通標志線的方式對交通空間進行分離,并借助信號相位實現交通時間的有效錯開,這樣就能夠確保物流在運送的過程中不會出現交通的間斷,能夠極大緩解園區內物流的壓力。2.物流裝卸貨的形式設計。物流裝卸貨功能貫穿整個物流服務之中,在物流的存儲、包裝、運輸、流通加工和配送階段往往多次發生,會使得不同貨物的空間位置一次又一次發生變化。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物流建筑中不同貨物的流通效率,需要確保物流建筑內配備專業的裝卸設備,確保物流建筑能夠滿足水平運送、垂直運送、專業裝卸的基本功能,保證每一個貨物在流通的過程中能夠最大程度減少損傷率,同時提高貨物流通的效率。在物流建筑中進行貨物的裝卸時,要確保活動區域中留下足夠的空間,這樣才能夠避免碰撞導致的貨物損壞,確保裝卸作業能夠順利完成。根據最新的研究成果顯示,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裝卸機器人被投入物流建筑之中。機器可以在物流倉庫中進行自主移動,根據裝卸需求自動抓取貨物,并通過機械臂完成貨物的水平和垂直搬運,這樣一來極大解放了物流工人的勞動力,同時也提高了物流運輸的效率和準確率。因此在進行物流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這些物流機器人的活動空間和運行路線,確保物流機器人能夠在不同的貨架之間快速移動,讓物流機器人能夠以最短的路線完成貨物的裝卸,實現物流效率的提高。3.物流建筑的結構形式和內部空間。物流建筑一般是封閉式的空間,主要是由地面、墻面和屋面圍合而成。在物流建筑中,一般會進行貨物的加工、展銷、存儲和分揀等基本作業,因此建筑的使用頻率相對較高。由此可見,物流建筑的功能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其中的工作人員行為也相對比較單一,空間結構的設計也較為簡單。目前最為常見的物流建筑是自動化高架倉庫,其貨架往往在7m以上,能夠通過機械化操作和自動化控制實現貨物的存儲和運輸[3]。這種倉庫往往有多層貨架,因此空間的利用率相對更高,能夠借助計算機快捷計算不同貨物的最佳存放位置和運輸路線,是自動化作業發展的成果。根據不同的建筑形式,可以將高價倉庫分為兩個類型。一類是庫架分離模式,這種模式在設計建設時會將貨架和倉庫分開,并且將設計高度控制在12m以下,然后再通過橋式堆垛起重機和三向叉車進行堆垛。這種模式下的建筑設計精度要求相對較低,建筑建設和貨架制造的成本也相對較低,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使用標準,對于提高物流建筑的建設效率有一定的幫助。另一類是庫架合一模式,這種模式在設計建設時是將貨架和倉庫結合起來進行設計,設計的高度一般在12m以上,因此對建筑設計的精度相對要求較高,投入的成本也比庫架分離模式更高。當前,物流倉儲大多是以單層倉庫為主,但這種倉庫建設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資源。因此在土地資源更為稀缺的今日,多層物流倉庫的建設更加受到人們的青睞。在技術不斷升級的背景下,多層物流倉庫能夠滿足物流貨車直接進入樓層進行裝卸的需求,不僅有效節約了土地資源,同時也使得物流運輸的效率進一步提升。因此在進行多層物流倉庫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不同層級貨物的存儲和裝卸需求,確保留下足夠的空間滿足車輛進出的需要。同時,在進行建筑設計時還需要根據物流倉庫的整體環境、運輸效率、存儲周轉期、貨車數量等多種因素,確保投入使用后能夠最大限度滿足物流需求[4]。4.綠色生態技術的應用。隨著生態環保理念的持續深入,在進行物流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同樣需要滲透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充分考慮物流建筑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做好相應的環境保護和污染預防工作,避免物流建筑的建設和運行對周邊的自然環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害。在進行物流建筑設計時,應該充分考慮生態系統建設的相關內容,遵循節能、節材、節水的基本要求,滿足生態環保的建設理念,讓物流建筑能夠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這不僅是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同樣也是現代物流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多使用清潔能源,減少建設和使用中的排放,充分發揮循環利用的優勢,為綠色生態環保的物流建筑的構建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還應該立足于當地的建筑市場行情進行調查和研究,合理分配物流建筑的土地空間,進一步提高物流建筑的使用效率。
目前,我國的物流行業發展越來越穩健,同樣也為物流建筑的設計工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但是從目前的建筑設計來看,在技術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因此針對物流建筑設計,需要建立起更加標準化的設計技術規范,不斷汲取國內外物流建筑設計的先進理論和優秀經驗,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行業標準和建設制度,積極學習優秀的設計案例,這樣才能夠更加科學規劃物流建筑的設計方案。例如,在設計倉儲類物流建筑時,應該根據當前物流建設的功能需求,嚴格遵循物流建筑設計的經濟、安全和可靠性原則,結合現代建筑設計的理論與經驗,將物流建筑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不同分類,從而使設計出的物流建筑更加具有針對性,以便滿足物流的實際需求。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如今的物流建筑中越來越多地應用智能化和自動化的設備,因此在進行物流建筑設計時同樣需要充分考慮未來科學技術對物流運輸的影響,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延長物流建筑設計的使用壽命,也才能夠提高物流建筑的使用效率。同時,還要充分考慮不同地區物流建筑的抗震能力和空間利用率,這樣才能夠提高物流建筑設計的安全性和質量,也能夠進一步加快物流運輸的效率。同時,由于許多地區的物流建筑位于人口聚集的城區,因此物流建筑不僅僅具備相應的功能屬性,同時也應該具備一定的藝術性,這樣不僅可以凸顯出獨特的物流企業文化,同時也可以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時尚風景線,為城市形象的塑造提供有效的支持。另外,隨著節能環保意識的增強,未來的物流建筑設計同樣需要充分考慮節能和環保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例如利用光伏設備等進行太陽能發電、利用雨水收集器實現雨水的轉化,同時建筑中廢棄物的產生,實現材料的循環利用,這樣才能夠符合未來的綠色發展道路,也才能夠讓物流建筑的設計呈現出更加良好的態勢。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滿足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需求,物流建筑設計建設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只有立足于物流發展的實際情況,科學規劃物流建筑設計工作,把握物流建筑設計的技術要點,立足于未來的發展趨勢不斷突破建筑技術的瓶頸,這樣才能夠為建筑行業的穩定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