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是聯系社會生產活動中每一個環節的紐帶。物流業的發展對各個生產環節內外的流通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物流業發展水平的提高,國內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的關系就會變得更為密切,供應鏈和需求鏈也會變得更為完善。中國市場經濟由快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標志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同時對行業發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數字化創新是基于數字技術的一種創新方式,是一種內在驅動經濟增長的極為關鍵的要素,是大部分產業在信息技術融入之后的發展趨勢,對于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目前處在緩解物流企業高成本困境的關鍵時期,推進物流業的改革和發展是當前中國物流業發展的主流趨勢。
因此,深入研究數字化創新對物流業發展水平的影響對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選取2013-2022年我國30個省市區(不含西藏地區及港澳臺地區)的數字化創新及物流業發展水平的相關數據進行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Wind數據庫、《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以及各地區的統計年鑒等。
物流業發展水平(log)。本文基于以往研究者的研究,從創新成果、產業結構、綠色效率、開放合作、基礎設施五個維度對物流業發展水平進行測度(見表1)。為了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可信度,采用了方差分析方法對物流業發展水平進行測算。
數字化創新(Dig)。從“行為-輸出”一體化的角度來看,企業數字化創新是利用數字化的技術、工具和方法,在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因素交互作用下,對數字化的資源和能力進行重新組合和集成,從而產生新的產品、服務、流程,實現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創新。在對企業的數字化創新內涵進行界定的基礎上,通過收集有關數字化創新的政策文本、年報等文件,從“行為-輸出”的角度,對企業數字化創新關鍵詞進行了系統地梳理與歸納。最后通過企業年報的文字解析和關鍵詞的詞頻計算,對企業的數字化創新能力進行衡量。
資源配置(cap)。資源優化配置是指在固定的資金資源和勞動力資源等條件下,使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或生產效率達到最大程度。基于此,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從資金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兩個方面衡量資源配置效率,采用全國各省的年終就業人口作為勞動力配置效率的指標,采用投資效應系數作為資金分配效率的指標。
數字化管理能力(gov)。本研究以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數字化管理能力關鍵詞為研究目標,以2013-2022年我國30個省市區的政府工作報告為研究對象,采用Python軟件對其進行文本挖掘。首先,對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相關工作回顧文本信息進行了抽取;其次,利用Python語言處理數據,通過對數字化治理相關的高頻次詞匯的統計,形成一個詞匯數據庫。然后,利用Python對樣本中的關鍵字進行上下文提取,篩選出現頻次較高的詞語,然后經過專家評審,獲得數字化管理能力的關鍵詞詞庫;最終,在關鍵詞詞庫基礎上對所有的數據進行抽取切分,從而實現對數字化管理能力的衡量。

企業上市時長(tim)。企業的管理系統成熟度與市場適應性能夠通過其進入市場的周期體現。本文基于以往學者的研究用企業成立年份與研究年份的差值對企業上市時長進行衡量。企業規模(siz)。企業規模的大小對物流企業的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影響。本研究采用企業凈資產的對數對其規模進行衡量。股權集中度(con)。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高管的創新發展意識,而股權結構決定了大股東的風險承受能力,必然會影響其參與企業經營改革的動機。在借鑒以往研究者關于公司治理結構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將控股股東持股比例視為影響公司治理結構的一個重要指標。所有制性質(own)。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在未來的企業發展中在不同的行業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企業的所有制性質對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模式以及企業的利益訴求都具有重要的影響,進而對企業的社會責任的實現產生重大的影響。在實證分析中本文采用虛擬變量法對其進行衡量,即將國有企業記為1,把非國有企業記為0。區域人口密度(pop)。一個區域的人口密集度能夠從某種意義上反映出這個區域的資源聚集水平,人口密集的地方能夠吸引到更多的人力、資本等資源,因此能夠產生區域的資源聚集現象,推動物流業的高品質發展。本文以區域人均土地面積對區域的人口密度進行測算。區域科技水平(sci)。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物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以區域內專利授權數量對區域科技水平進行衡量。政府干預水平(int)。政府在經濟生活及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物流的發展是以基礎設施為基礎的,所以,政府對物流業的干預程度愈高,物流業的發展質量也就愈高。本文借助交通部門財政投入情況對政府干預水平進行衡量。

注:*、**和***分別表示在10%、5%和1%水平上顯著,下表同。
本研究基于2013-2022年全國30個省市區的面板數據對數字化創新對物流業發展水平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建立固定效應模型如下:

資源配置的中介效應模型建立如下:

數字化管理能力的調節效應模型建立如下:

其中,log代表被解釋變量物流業發展水平,Dig代表解釋變量數字化創新,X表示控制變量。μ為地區固定效應,θ為年份固定效應,ε為隨機擾動項。
數字化創新對物流業發展水平基準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列(1)結果表明在回歸分析沒有加入控制變量時,數字化創新對于物流業發展水平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列(2)顯示,在加入控制變量之后,數字化創新對于物流業發展水平的正向促進作用顯著性提高,并且模型的擬合優度提升。所以,回歸結果表明,數字化創新能夠推動物流業發展水平提升,數字化創新能力每提升1個百分點,物流業發展水平就會提升0.248個百分點。
本文將研究樣本按照地區劃分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進行地區異質性研究,如表3所示。研究發現,三個區域的數字化創新對物流業發展水平的促進效應有顯著的地域差別,其中,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對物流業發展水平均具有顯著的促進效應,但是東部地區的回歸系數數值大小及顯著性都要小于中部地區。在西部地區,數字化創新對物流業發展水平的促進效應雖然是正向的,但是并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從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來看,中部地區是連接全國三大區域的中間環節,因此中部地區的物流業發展效果比較好;東部地區在數字化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但由于東部地區的數字化產業已經發達,所以,東部地區數字化創新對物流業發展水平的提升作用稍遜色于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在數字化和物流業兩個方面的發展都具有不足之處,同時,數字化創新需要以發達的經濟作為基礎,因此,西部地區的數字化創新發展程度并沒有達到高效帶動地區物流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的程度,再加上西部地區地域遼闊,所以物流業的發展也會受到地理條件的制約。


在基準回歸中引入數字化創新與資源配置的交互項后的回歸結果顯示,加入控制變量后,數字化創新對于物流業發展水平的提升仍然在1%顯著水平上具有積極的作用,如表4所示。在添加了資金配置效率后,物流業數字化創新能力提升1個單位將對物流業發展水平提升產生0.314個單位的促進作用,添加勞動力配置效率因素后,物流業數字化創新能力提升1個單位將對物流業發展水平提升產生0.262個單位的促進作用,與基準模型相比,促進效果明顯提高。因此,資源配置在數字化創新影響物流業發展水平的過程中發揮中介作用。

表5為數字化創新對物流業發展水平影響過程中數字化管理能力的調節效應回歸結果。在添加了數字化管理能力因素后,物流業數字化創新能力提升1個單位將對物流業發展水平產生0.256個單位的促進作用,促進效果明顯提高。并且數字化管理能力及數字化創新與數字化管理能力的交互項的回歸系數均顯著為正,因此,數字化管理能力在數字化創新影響物流業發展水平的過程中發揮正向的調節作用。研究發現,加入控制變量后,數字化創新對于物流業發展水平的提升仍然在1%顯著水平上具有積極的作用,從企業管理能力的視角來看,數字化創新能力的提升意味著全面推進信息化管理建設,提高數字化管理效能,優化數字化對外服務,促進共商共建共享。
1.數字化創新能力的提升對物流業發展水平的提升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物流企業數字化創新有助于物流業發展水平的提升。回歸結果顯示,無論是否加入控制變量,數字化創新能力對物流業發展水平的提升作用均顯著為正。其中,加入控制變量之后,數字化創新能力每提升1個百分點,物流業發展水平就會提升0.248個百分點。
2.數字化創新能力對物流業發展水平提升的推動作用具有顯著的地區異質性。其中,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對物流業發展水平均具有顯著的促進效應,但是東部地區的回歸系數數值大小及顯著性都要小于中部地區;而在西部地區,數字化創新對物流業發展水平的促進效應雖然是正向的,但效果并不顯著。
3.資源配置在數字化創新能力影響物流業發展水平的過程中發揮顯著的中介效應。研究發現,勞動力與資金配置效率在數字化創新能力影響物流業發展水平的過程中具有促進作用。合理的區域就業規模和資本投資布局都能促進物流業發展水平的提升。
4.數字化管理能力在數字化創新能力影響物流業發展水平的過程中發揮顯著的正向調節效應。提升企業的數字化管理能力,能夠推動企業內部組織管理模式的創新,增強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優化數字化對外服務。
首先,政府應采取加大資源投入、引導社會投資等措施支持數字基建,同時,注重系統的穩定和安全,確保物流業能夠獲得高質量的數據服務。通過建立相關的標準與規范,推動中國數字基建的標準化、規范化發展,增強其互通性與兼容性,減少數字化變革的成本損失。其次,政府要出臺并制訂長期的數字基建計劃,并在此過程中形成長期的制度安排,確保數字基建的穩定、可持續發展,為物流業數字化創新水平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最后,政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通過產學研合作,促進新興技術和新興數字產品的開發與應用,實現數字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再現企業的現實應用情景,滿足企業實際使用需要。政府通過出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支持政策,鼓勵產業、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成立數字化應用中心,通過合作研究、資源共享和技術交換等方式,使數字創新成果與物流業發展需要相結合,實現成果的有效轉化,實現物流業發展水平的躍升。
在開展數字化創新的過程中,不同區域應該根據自身的發展水平,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東部地區的數字化創新水平、物流效率、物流結構等都具有優勢,但數字化創新對物流業的帶動作用有限,未來應著重改善以下方面:第一,要重視數字化創新對物流結構調整與效率優化的轉化。第二,依托數字化應用,使用高能效裝備,降低物流業能源消耗。對于中部地區的數字化創新發展及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提升,應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中部地區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區域中介作用,在吸收國際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新的發展方式。第二,依托中部物流樞紐建設工程及其輻射效應,開展物流業數字化創新,推動物流業的高效健康發展。西部地區的數字化創新效果和物流業發展水平都較低,西部地區物流數字化發展應側重以下幾點:第一,持續加強在西部地區的數字化創新,不斷累積地區發展經驗,從而使其在未來能夠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功能。第二,加大國家對物流業的介入力度,改善物流業在西部區域的流通效能,充分利用其對經濟發展的支持與拉動效應。
通過實證分析得出,資源合理配置能夠增強數字化創新對物流業發展水平提升的效果。地方政府要確保本地的就業人數總量與當地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對區域內的勞動力進行適當的調控,同時促進社會資本對物流業的理性投資,有效提高區域內的經濟運行質量,并將物流業發展與數字化創新結合起來,從而提高物流業發展水平。
政府應以數字化管理能力提升為導向,增加對物流業創新的政策扶持,引進杰出人才,加強對數字物流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物流企業應加強數字化管理建設,使企業內部管理擺脫信息孤島的困擾,實現高效的數據流通和共享,從而提高企業自身的數字化管理能力和數字化創新能力,最終提升物流業整體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