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民眾的收入增加以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庭膳食結構也發生了改變。由于水產品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深受民眾的青睞,因此對水產品特別是生鮮產品的消費需求也逐步上升。但水產品的易腐爛性質不僅會增加其運輸、加工、銷售等環節的難度,還會造成經濟損失,故而需要發展冷鏈物流。
我國的水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起步較晚,相關的研究有待完善。學界目前對水產品冷鏈物流的研究多集中于冷鏈物流的安全性、運作模式和構建冷鏈物流風險體系等領域[1][2][3]。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也有不少學者采用不同研究模型對水產品冷鏈物流需求進行預測,莊偉卿和王浩燃構建PCA-PSO-RBF預測模型對水產品進行需求預測,研究了福建省水產品冷鏈物流需求的影響因素[4]。李蕓嘉和張修志運用BP神經網絡模型對??诟鬯a品冷鏈物流需求進行預測,并提出了相應的優化建議[5]。而目前學界關于粵港澳大灣區水產品冷鏈物流的相關研究幾乎空白,有關冷鏈物流的內容主要有:連軍研究探討了粵港澳大灣區冷鏈配送人才需求新動向的問題,并指出一體化已成為其發展驅動力,高技術人員也將面臨嶄新的機遇與挑戰[6];黃詩琳等將冷鏈物流領域中技術指標和管理流程等作為研究對象,比較大灣區冷鏈物流標準化差異,最后提出了建設大灣區聯通、貫通、融通冷鏈標準的理論建議[7]。綜上,關于大灣區水產品冷鏈物流的研究十分局限,目前尚未有研究系統分析其冷鏈物流困境所在,研究內容有待發展完善。
基于此,文章將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新形勢新機遇下,闡述大灣區水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及潛力,深入揭示大灣區水產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困境因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大灣區水產品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這對提煉出示范性的灣區經驗,助力大灣區建設具有參考價值。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城市群之一,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規模達8 600萬人,GDP超過14萬億元,約占全國經濟總量的11%。截至2022年,廣東省關于水產冷庫座數為571座,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的水產冷庫總數約占29.4%,其中佛山、珠海、江門三地在水產品冷鏈物流冷庫的建設上較多(見表1)。
粵港澳大灣區位于熱帶和亞熱帶過渡地帶,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現代漁業技術的進步使得水產品產量每年都在增長。基于《2023年廣東農村統計年鑒》中發布的數據,在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水產品總產量達到了36.94萬t,其中淡水養殖、海水養殖的總產量分別為29.27萬t、5.5萬t。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的蓬勃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該地區對高品質水產品需求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進而對冷鏈物流也有旺盛的需求。這不僅對大灣區水產品冷鏈物流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還預示著冷鏈物流行業在該地區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企業需要不斷創新以適應市場變化和應對新的挑戰。

注:數據來源于《2023廣東農村統計年鑒》。
現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已有廣州、深圳、珠海、佛山四座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創建城市,構建了“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作模式,持續推動鐵水聯運、水水中轉發展,多種運輸方式組合發力,優化了冷鏈物流設施的連通性。在物流基礎設施規劃布局上,廣州構建了“干支結合的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公共配送中心-末端共同配送站”三級城市配送體系;深圳則加速建設平湖南商貿服務型和深圳機場空港型的國家級物流樞紐;珠海針對跨境全流程各環節的特點,發展“點、倉、配、郵”的跨境貨運業務新模式;2023年,順德新港支援香港建設水泥罐船航線正式開通,佛山市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核心區建設取得新突破??傊?,隨著未來的進一步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冷鏈物流行業有望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重要樞紐,為地區乃至全國的水產品市場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物流服務。
隨著冷鏈物流日益成為熱點,公眾對水產品冷鏈物流的關注度逐步提高,粵港澳大灣區也相繼出臺了有關水產品冷鏈物流的法律法規和標準,為其良好發展創造了條件。
在2017年,粵港澳三地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該協議為冷鏈倉儲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強調,要推進粵港澳物流合作發展,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鏈物流,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建設國際物流樞紐。2023年4月,粵港澳三地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共同發布首個粵港澳大灣區冷鏈標準《冷藏冷凍預包裝食品流通作業規范》,隨后《食品冷鏈應急配送規范》和《預制菜冷鏈溫度控制規范》相繼發布,一系列標準的實施彰顯了地區標準化進程。這不僅表明了國家對冷鏈行業的重視和關注,同時也規范了大灣區內的冷鏈市場準入,并促進了相關產業的規范化和融合發展,對粵港澳大灣區冷鏈物流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為水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動了其發展水平的提升。
我國現階段冷鏈行業處于重資產競爭環境,由于其對基礎設施的依賴,如冷庫建設和冷藏車輛購置,導致其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顯著高于其他行業。有數據顯示,一間標準冷庫的造價大約在2 000元/m2[8]?;浉郯拇鬄硡^由于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冷庫的建設與維護成本相對較高。在水產品運輸過程中,冷鏈物流的各個環節都需實時監控保存溫度以確保品質。這要求充足的冷藏車、分布均勻的冷庫、高效的管理機制以及定期維護和更新的設備。然而,這些都需大量投資,且嚴苛的工作環境可能會增加人工成本[9]。此外,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委統計,當前我國水產品在運輸中的腐損率達到10%,而發達國家的冷鏈物流腐損率維持在5%左右[10],兩者還存在一定差距,水產品腐損率的存在不僅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還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冷鏈物流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綠色低碳轉型挑戰。首先,傳統的冷鏈物流模式往往依賴于高碳排放的運輸方式,如燃油運輸車輛和冷庫制冷系統。這些設備的運行不僅會消耗大量能源,還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對氣候變化產生負面影響。其次,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他們開始傾向于選擇購買采用環保包裝和運輸方式的水產品。這就會迫使冷鏈物流企業調整業務模式來滿足市場需求,以防出現失去市場份額的風險。最后,政府提出了“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強化了冷鏈物流的環保監管力度,陸續實施一系列環保政策,如限制高排放車輛,推廣新能源冷藏車。這些措施雖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但也促使大灣區冷鏈物流業向綠色低碳方向加速轉型。
粵港澳大灣區水產品冷鏈物流面臨著專業技術人才短缺的嚴峻問題。隨著冷鏈物流需求的日益增長,對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冷鏈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愈加迫切。據統計,冷鏈物流行業未來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每年可達約5萬~12.5萬人的缺口[11],水產品從生產、加工處理、運輸、儲存、銷售到配送,每個環節都需專業的人才去控制。現如今我國專門研究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的院校極少,主要集中于山東、河南、四川和黑龍江等省份[12],而廣東省開設冷鏈物流相關專業的高校少之又少,并且高校在冷鏈物流的教學方面側重于學歷,教學目標依據高校專業的培養方案,對學生的專業化培養不能與實際的市場需求相匹配,忽視了技術層面的培養,存在理論教育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尚未形成理論型與技能型相結合的復合物流冷鏈人才培養體系,致使學生處于“空有學歷無實踐技術”的窘境。綜上,冷鏈物流企業在人才招聘上存在困難,高校冷鏈人才供需嚴重失衡,人才智力支撐不足會導致粵港澳大灣區水產品冷鏈物流創新動力不足。
水產品是易腐食品,為保證食品安全要求全程低溫控制,但我國水產品預冷、分級、衛生管理與包裝等商品化處理技術與國際相比還有提升空間。為此,冷鏈技術研發要遵循以下策略:首先是企業可與高校合作研發創新型冷鏈技術,推動技術成熟;其次是通過企業間合作,如共同配送、擴大業務規模來降低冷鏈運輸成本,以滿足行業需求;最后是強化冷庫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可通過采用先進的冷庫技術和設備降低冷庫的能耗和維護成本。同時,加強冷庫的日常維護和管理,確保其正常運行,延長冷庫的使用壽命,降低長期運營成本。
冷鏈物流是能源密集型行業,其能源消耗和產生的物流廢物可能引發環境問題。因此,應推動冷鏈物流企業樹立綠色物流理念,優先采用環保、節能技術用于水產品低溫儲存和運輸。
首先,企業可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對冷鏈物流全過程的監控,包括溫度、濕度、位置等關鍵參數,確保產品質量的同時,優化物流路徑,減少運輸能耗。再對冷鏈物流過程進行碳足跡評估,識別高排放環節,并采取措施進行改進。其次,加大研發力度,重點關注移動冷藏設備、大型冷卻冷凍設備及節能型冷鏈運輸工具。致力于設施設備的節能升級,實施合同能源管理與節能診斷策略,逐步替換老舊、能耗高的冷庫和制冷設備。最后,利用大灣區的開放優勢,借鑒國際上的成功經驗和先進技術,通過國際合作項目,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加速本地產業的綠色轉型。目前,發達國家的制冷技術已進入環保階段,以氨或二氧化碳制冷為主,其先進的產地預冷、全程溫控、追蹤技術和智能化環保制冷技術已成為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的常態[13]。
粵港澳大灣區的繁榮推動了冷鏈物流業的興盛,進而促進了灣區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因此對技術人才的需求也隨之提升。冷鏈物流人才的培養需要政府、高校和企業共同協作。政府要鼓勵高校增設冷鏈物流的專業課程,利用教育資源搭建高校和企業合作交流的大平臺,打造高校和企業深度合作的新樣板,運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培養更多高素質物流人才。此外,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等政策,鼓勵企業內部提供在職培訓和繼續教育課程,重視冷鏈物流行業的標準化、系統化操作,提升現有員工的技能和知識,再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開放優勢,與國際知名冷鏈物流企業合作,引進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實施人才引進計劃,吸引國內外高端人才。
文章深入分析了粵港澳大灣區水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及現存的發展困境,提出了促進水產品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對策,為構建綠色、高效、高質量的大灣區水產品冷鏈物流提供實際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