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還沒有通用的應急決策方法,針對供需適配的應急決策相關研究更是稀缺,學者們多數是從經典的決策方法出發,加以優化改善以滿足應急決策的時間要求。莊偉卿、吳瓊國以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為背景,考慮應急物資配送過程中的優先級和需求不確定的問題,建立配送模型,設計算法求解。李龍以COVID-19疫情為研究背景,基于現有的SEIR傳染病動力學模型,結合狄利克雷分布和貝葉斯動態更新,考慮治療總人數最大化的前提下,添加資源配置的公平性目標,探討公平性給配置效率帶來的損失,給決策者提供合理的方案。孫東旭結合疫情實際狀況,根據傳染病動力學原理,引入神經網絡訓練學習,通過建立疫情風險等級方法,最終實現應急醫療物資需求動態預測,為疫情情境下的應急醫療物資保障提供決策支持。然而,各類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應急決策是困難重重的,首先應急決策環境比較特殊,相比于常規決策更為復雜;其次應急指揮小組的知識與能力也存在局限性,他們往往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因此供需適配的醫藥應急物流運作仍有待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前幾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對人類生命健康構成嚴重威脅,造成了人員和財產的巨大損失。面對這種爆發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物資能否合理、有效、及時分配關系到疫區人民的生命和財產能否得到挽救。但是通過多方調研發現,醫藥應急物流供需存在不匹配的問題,因此接下來對醫藥應急物流供需存在不匹配問題的成因進行分析。
經過查閱國內外文獻并匯總整理,結合網絡數據資料和現場訪談結論分析得出醫藥應急物流存在供需不匹配的成因:一是疫情爆發之初信息的不對稱導致應急醫藥物資的盲目供應,即需求信息的完備性不足。例如,新冠肺炎疫情之初最短缺的是護目鏡、N95口罩、外科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物資,而分配到的多是其他類醫用物資。二是在調研中還發現,應急物流的調度系統是龐大且復雜,決策者需要考慮諸多的約束性條件,這也是其存在供需不匹配問題的原因。三是在疫情發生的不同階段,應急物資需求的種類和數量可能時刻發生變化,把握好每一個時機節點也是應急醫藥物流的決策者要面臨的嚴峻考驗。
因此,在應急物資調度物流中,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需求不確定性問題,一般而言,疫情發生的初期,難以避免地會出現信息不確定的問題,不論是確診人數還是傳染范圍的確定都有一定的難度,這些都給應急醫藥物流的決策者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其次,應急物資調度有相應的時間窗約束,如果物資抵達錯過某些時間節點,輕則產生不利影響,重則延誤疫情防控。再次,短時間內某類應急物資需求的激增,導致日常的儲備可能無法滿足疫情防控的急需要求。例如,某時點上,甲地和乙地都對口罩這類防護物資的需求激增,但由于儲備量不足,無法同時滿足甲乙兩地的需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某一方物資缺失,從而影響病患的救治進度,此時如何調配口罩這類物資就需要決策者進一步考究。最后,面對此類爆發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運輸設備往往難以滿足調度的總體需求,在實際救援活動中,往往需要征用社會車輛,通過部門協作、政企合作、志愿服務等方式打通車輛運輸應急模式。
要解決上述的供需不匹配問題,往往需要合理的醫藥應急物流供需適配系統。要建立合理的醫藥應急物流供需適配系統,首先需要了解適配模式的分類,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運作模式。常見的供需運作模式有兩類:
第一類,以供定需模式。這種模式通常運用于需求者太多,供給不足以適應需求的情況,決策者需要依據供給情況、供給能力并且在公平公正的原則指引下進行資源分配。這種模式通常只考慮資源使用效率的問題,往往會忽略很多其他的具體目標。如今的供需適配研究領域都呈現多目標、大規模、大系統的特征,在這種現狀下這種模式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尤其是醫藥應急物流由于其特殊性,不僅需要考慮實際的病患數量,有時甚至還需要考慮疫情發生地群眾的精神狀況和社會穩定等因素。
第二類,以需定供模式。這種模式一般常用于水資源的供需調配,相比較于以供定需的模式而言只考慮需求的變化,由于個體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如果缺乏有效約束,勢必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因為需求方對于物資的需求量往往會超出實際需求量,因此以需定供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假如短時間內某類應急物資需求的激增,如果一直按激增的需求供應物資,那么勢必會造成供給量會大量超出實際需求量。
隨著供需適配理念的發展,又有學者提出了基于全局考慮的多目標適配模式。該種模式是適合應急醫藥物流適配的,因為該模式所追求的目標是比較全面的,它不僅僅要考慮疫情防控過程中的成本最低原則,還需要考慮發生地人口密度和需求緊迫度,以及感染人員的病情、醫院救治病患數量、物資需求缺口和物資響應延遲度等。所以,醫藥應急物流供需適配系統運作模式應選擇這種基于全局考慮的多目標適配模式。
確定了醫藥應急物流供需適配系統運作模式,也要了解醫藥應急物流供需適配系統運作機制,適配系統運作機制一般包含供需適配的特征、供需適配的運作模式、供需適配的影響因素以及供需適配技術手段等內容。
第一,供需適配特征。考慮到醫藥應急物流的特殊性和需求方的緊迫性,供需適配一般包含五點特征:一是公平性;二是確定性;三是合理性;四是適用性;五是多階段性。
第二,供需適配運作模式。上文已經分析過醫藥應急物流由于其特殊性,不僅需要考慮實際的病患數量,有時甚至還需要考慮疫情發生地群眾的精神狀況和社會穩定等因素,不論是以供定需的模式還是以需定供的模式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醫藥應急物流供需適配系統運作模式應選擇基于全局考慮的多目標適配模式。
第三,供需適配影響因素。以醫藥應急物流為例,在諸多影響因素中主要針對需求點緊迫度進行研究分析,應急物資需求緊迫度一般要考慮人員、環境和物資三個維度的相關因素,這一點在后文中會有詳細闡述。
第四,供需適配技術手段。對供需適配的特征、供需適配的運作模式、供需適配的影響因素都了解后,就要考慮采取相應的技術手段科學合理地統籌應急物資和物資分配。通常情況下,不論供應點的應急物資是否充足,都要優先滿足需求緊迫度高地點的需求。下面對需求點緊迫度評價步驟進行闡述。
應急物資需求緊迫度一般要考慮人員、環境和物資三個維度的相關因素,其中人員因素包含疫情發生地的人口密度和收治的病患數量;基礎設施因素主要是指需求點的規模;物資維度主要包含物資需求缺口和物資響應延遲度這兩個方面。醫藥應急供需適配需求點緊迫度評價就是要對需求點緊迫度指標權重確定。那么,人員、環境和物資三個維度可以定為一級指標,而疫情發生地的人口密度、收治的病患數量、需求點的規模、物資需求缺口和物資響應延遲度這幾個可以定為二級指標,在確定指標權重值過程中采用的是層次分析法,結合模糊綜合評判法計算出各因素評價值及整體評價值,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構建判斷矩陣。邀請專家對一、二級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比較,構建兩兩比較判斷矩陣。判斷矩陣元素aij的標度方法引用慣例,即標度1表示i、j兩個因素相比同等重要,標度9表示i、j兩個因素相比,i比j極端重要,標度3、5、7分別表示i比j稍微、明顯、強烈重要,標度2、4、6、8則分別取1和3,3和5,5和7,7和9兩者中間值,倒數因素aij=1/aij。在評價過程中,由于不同專家的角度不同可能會導致打分結果的差異較大,為提高數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要對每個指標的打分結果進行匯總求和,再除以相應專家的數量,并建立各級指標判斷矩陣。
第二步,進行指標權重的計算。首先,將判斷矩陣按列歸一化(每列元素除以其所在列的和);其次,將歸一化的各列相加(按行求和);最后,將相加后得到的向量中每個元素除以N,即可得到權重向量W,可以得到一級指標的權重結果。
第三步,進行一致性檢驗。當N階矩陣λmax=N時,通常認為矩陣具有一致性。當λmax≠N時,就需要進一步判斷CR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0.1,如果CR小于或等于0.1,也同樣認為其矩陣具有可信性,否則,則不具備可信性。
計算得出矩陣的最大特征根λ,然后計算出一致性指標CI。
根據判斷矩陣的階數得到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最后代入公式計算出CR值,若CR值<0.1,則認為得出的一級指標權重值具有可信性,即通過一致性檢驗,同樣二級指標也可以利用相同的原理計算得到權重。
第四步,計算各因素評價值及整體評價值。在已有評價指標和加權得分的基礎上結合模糊綜合評判法,把評價指標分為5個級別:V1、V2、V3、V4、V5,其中V1=[非常緊迫],V2=[較緊迫],V3=[一般緊迫],V4=[不緊迫],V5=[非常不緊迫],并對[非常緊迫,較緊迫,一般緊迫,不緊迫,非常不緊迫]分別賦值=[100,75,50,25,0],第三步指標權重的結果作為模糊綜合評價的權向量Ai,與模糊評判矩陣Ri相乘得出模糊綜合評價結果向量Bi(i=1,2,3…),并計算出各因素評價值及整體評價值,在實際工作中根據整體評價值大小,優先滿足需求緊迫度高的地點。
本文分析醫藥應急物流供需現狀,發現醫藥應急物流供需存在不匹配問題,然后對應急物流供需存在不匹配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發現了疫情爆發之初信息不對稱導致應急醫藥物資的盲目供應,另外應急物流的調度系統龐大且復雜,需要考慮諸多的約束性條件,這也是其存在供需不匹配問題的原因,進而提出了醫藥應急物流供需適配運作模式這一解決方案,并對醫藥應急物流供需適配系統運作機制進行梳理,適配系統運作機制一般包含供需適配特征、供需適配運作模式、供需適配影響因素以及供需適配技術手段等內容。最后,對醫藥應急供需適配需求點緊迫度進行評價。
由于時間和能力的限制,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未來還可以在以下方面做進一步研究:(一)闡述需求信息不對稱是導致醫藥應急物流供需存在不匹配的原因,明確了信息完備對于醫藥應急物流需求預測的重要性,但并未構建相應的需求預測模型。(二)強調時機節點的重要性,考慮到了應急物資需求的動態變化情況,但是在解決方案中沒有更好地體現,接下來可以對此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總之,應急物資的配送問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現實問題,存在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的決策,以上問題都需要研究者在今后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