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村物流電商的發展,并依托農村物流服務網絡、農產品供應鏈等,以努力實現現代物流、農產品供應、市場需求等的融合,拓寬農業產業發展空間,協助解決農業供給側問題[1]。本文簡要分析基于供應鏈管理的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現狀與方式,以新疆農村電商物流為例,討論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就供應鏈管理下的農村電商物流發展提出一些建議和措施,希望對推進農村物流電商發展和助力鄉村振興有所參考。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和落實,農村產業經濟在快速發展,農村生活面貌在持續改善,未來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還需要著力解決農業供給側問題,要為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提供更大便利。這一過程中持續推進了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加強農村物流服務網點建設,解決農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使農產品產銷更穩定。但從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的現狀來看,也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如農村電商物流發展整體比較緩慢、網點不足、各類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物流成本高等,影響了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和功能作用的發揮。未來,仍需要基于當地實際情況和現實需要,尋求方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和難題。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新疆的經濟產業在快速發展,廣大農村地區逐漸成為新疆地區發展潛力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在互聯網和移動網絡平臺的支撐下,積極發展覆蓋農村生產、銷售、供應等各環節的電商物流,為農村農業發展提供助力。國家政策也鼓勵支持農村電商物流體系的健全及基礎設施的完善,新疆地區為促進優質農產品的銷售,將更多優質產品送到需求者手中,也在積極推進農村電商物流發展,充分利用電商物流的便捷性。但是,從目前新疆地區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的現狀來看,也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和困境,面臨各種挑戰。例如:(1)基礎設施不健全。主要還是新疆很多農村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不高,很多農戶對互聯網和電商物流的認知不足,很多農村地區在積極響應政策,推進農村物流網點建設和電商物流發展,但時間很短,基礎配套設施還不完善,網點不足,甚至沒有電商配送站點。而且,雖然新疆地區的農產品種類多,物流供給需求大,但電商物流的運輸路線長,很多農村地區的交通不便,且物流分揀主要還是依靠人工,從而影響物流整體技術水平,農產品也大多是生鮮產品,容易腐爛、損耗,對物流的時效性要求高,很多農村電商物流配套設施仍達不到相應要求,物流渠道不暢,這也是新疆地區農村電商物流成本高、利潤空間壓縮的主要原因[2]。(2)物流狀況混亂。新疆地區受地形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各個村落比較分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快遞成本,很多農村地區的快遞只能到鎮上,還需要農戶自己去取,而很多農產品的銷售需要各村分散包裝發貨,給收發快遞造成極大不便。新疆的物流公司多,各公司間屬于競爭關系,各公司快遞收費不同,且很多情況下新疆屬于“偏遠不包郵地區”,農村的快遞費用貴,甚至還存在快遞費高于產品費用的情況,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的積極性。此外,新疆地區的退換貨比較麻煩,售后難以保證,這也是限制新疆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3]。(3)信息化水平不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網速慢、信號弱、物流基礎薄弱等因素,新疆很多農村地區的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大多采用的是第三方物流配送的方式,在很多情況下無法實現對物流信息的及時查詢和對貨物的監控,再加上運輸路程遠,貨物丟失、送貨遲延等情況屢見不鮮[4]。(4)電商人才不足。這也是影響和制約新疆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的一大因素。表現為很多人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電商交易,很多農戶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放在電商上面,一部分人聽不懂漢語、不認識漢字,交流和溝通相對比較困難。
1.優化農村電商物流供應鏈體系。推進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需要解決物流供應鏈體系不成熟、不完善的問題。推進廣大農村地區電商物流發展,需要促進交通、農業、郵政、供銷等優勢資源的整合和科學利用,建設具備良好客運服務、高水平交通管理、大規模農資及農產品倉儲、日用品分撥配送、再生資源回收、快遞配送等多功能于一體,更加系統完善和便捷的物流供應鏈體系,滿足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的多元化需求,彌補傳統供應鏈的不足和缺陷,并起到降低農村電商物流成本的作用。例如,構建農村電子商務物流一體化模式,針對同一個訂單,電商企業、物流企業需要做到分工合作,各自承擔農資物品等下行、農產品上行的任務,借助供應、分銷網絡,實現訂貨、運送、倉儲、客戶服務的一體化,以優化農村物流管理和客戶關系管理。這一過程還需要持續健全和優化信息共享平臺,以確保供應鏈的供應、需求之間更匹配,從而提高供應鏈的生產效率[5]。2.整合共享網點資源。基于供應鏈管理的農村電商物流發展,需要加強對物流資源科學有效整合,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成立一個管理協會,由其參與對當地各電商物流網點的科學規劃、管理和監督,在這一過程中促使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更有序,這一管理模式下,物流企業則需向所屬網點收取租金。具體而言,所成立的管理協會要負責對網點、相關基礎配套設施等進行科學管理,在考慮和分析物流企業每年的收寄量占比情況的基礎上,支付相應的維護與使用費用,以支撐網點運營,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物流網點、基礎設施上的重復投入情況,從而實現物流成本的降低,并提高各物流網點、相關基礎配套設施的使用率。在構建物流信息共享池的時候,則需要對每一名快遞員的工作責任,以及需要負責的區域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確保其日常工作實施中能高效率地完成鄉鎮到每個村落間的物流配送工作,物流企業也需要將進行配送的快件信息全部輸入到共享池中,在對有關數據信息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將同一村落、附近村落的快件構成一個快遞包,再由相應的快遞員進行統一配送。這種配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廣大農村地區物流配送的效率,并降低配送成本[6]。3.夯實電商物流配套基礎。推進供應鏈管理下的農村電商物流發展,也需要持續健全和夯實農村電商物流配套基礎,創造一個有利環境和條件。首先,政策上要鼓勵和支撐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給予一定的補貼,以確保農村物流企業的送配收益,使其不至于虧本,在補足成本的基礎上獲得一定利潤,從而吸引更多企業和人員的參與和配合,擴大農村電商物流規模和網點。政府也需要通過技術培訓、宣傳教育等工作的開展,加強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使相關人員對物流電商相關知識、網絡銷售、支付知識、防騙技能等有基本了解和把握,針對新疆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還需要加強漢語教育等,確保其在交易過程中無語言溝通方面的障礙[7]。其次,要科學有效落實,全力推進供應鏈物流服務的效能提升,從單一的產品物流,逐漸向高層級的供應鏈物流服務轉變,也需要持續加強網絡建設,提升智慧化服務水平。這一過程要積極推進廣大農村地區的網絡普及,為電商物流的發展提供基礎支撐;要在綜合考慮和分析各村發展情況、區位環境條件、農產品銷售需求等的基礎上,科學劃分和確定農村服務站點位置,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和現實需要,合理增設新的服務網點,并及時淘汰利用率低的服務網點。再次,要重視加強物流信息平臺的構建,這一過程要促進各種閑置資源的科學利用,如班車司機、便利店和便民服務網點等,引導其參與和配合農村電商物流工作的開展,兼職充當物流快遞員等,但需要保證物流信息在各平臺上能夠及時查詢,以防止出現配送混亂和貨物丟失等情況。最后,也需要通過技術等方面的創新,協助解決農村電商物流發展中的部分難題和問題。例如,通過研發新技術,用以延長農產品的保質期;通過優化道路建設、科學設置倉儲等,以縮減物流配送的時間等[8]。
推進基于供應鏈管理的農村電商物流發展,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農村地區現代物流、農產品供應、市場需求等的融合,能為新時期農村農業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發展提供科學助力和有效支撐。從目前我國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現狀來看,廣大農村地區普遍存在電商物流基礎設施不健全、物流狀況混亂、電商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電商人才不足等方面的問題,從而影響和阻礙了農村電商物流發展,導致電商物流發展速度緩慢,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未來,需要采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為推進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和環境。這一過程需要持續加強農村物流服務網點建設,解決農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要持續優化農村電商物流供應鏈體系、整合共享網點資源、夯實電商物流基礎,并促進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等先進技術的應用,構建物流信息互聯與共享體系、供應鏈物流標準、物流交易公共信息平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