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是經濟的“經脈”,是運輸經濟的“血液”,是連接廠商和消費者的“橋梁”。其已發展成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基礎,對于擴展國內國際市場,推動高質量經濟發展,便利群眾現代化生活,助力企業創新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盡管學者們已從降低物流業成本[1]、提升物流業效率[2]、促進物流業與相關產業協同發展[3]等多方面對物流業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研究,卻鮮有學者從物流業發展政策入手,以量化評價的角度進行研究。同時,在現實生活中,物流業涉及地域及人員眾多,想要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勢必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控,以及關于物流業的利好發展政策。鑒于此,本文引入PMC指數模型,選取近5年來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4項物流業發展規劃政策文本,進行模型指數計算,并通過模型結果對物流業發展政策進行評價,提出建議,以推動物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本文選用政策一致性指數模型(PMC指數模型)對物流業發展政策進行量化分析,旨在直觀地反映不同政策間內部政策工具的表達情況,體現政策內容和執行方面的效力。本文選取相關的政策文本作為研究對象,依據一定的標準建立評價體系構建評價模型,并對研究對象進行指數化評價,繪制曲面圖,根據評價結果分析政策的結構和效力。
本文通過“北大法寶”工具,篩選出近5年來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4項重要物流業發展政策文本作為研究樣本。具體編號如下,將國務院辦公廳2018年1月發布的《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記作P1;將國務院辦公廳2021年7月發布的《關于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意見》記作P2;將國務院辦公廳2021年11月發布的《關于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記作P3;將國務院辦公廳2022年5月發布的《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記作P4。
本文參考相關文獻,征詢專家意見,并結合我國物流業現實特性,確立了由9個一級變量和38個二級變量構成的PMC物流業發展政策評價指標體系,具體變量分類及設置見表1。

本文根據PMC指數評分法經典評級標準[4],并結合我國物流業發展政策的特征,設置物流業發展政策等級標準,將得分區間[7,8.99]判定為優秀,區間[5,6.99]判定為良好,區間[3,4.99]判定為及格,區間[0,2.99]判定為不良。
PMC指數評價模型的構建步驟主要分為3步[4]。
第一步,構建多投入產出表。該表由權重相同的一、二級變量構成。
第二步,PMC指數計算與政策效力等級評價。首先,依據表1的評價標準,根據(1)和(2)公式確定二級變量賦值;其次,由(3)式計算各一級變量的值,再由(4)式計算物流業發展政策的PMC指數;最后,根據PMC政策評價等級劃分標準判斷出物流業發展政策的效力等級。具體公式如下。

式中,Xt為一級變量;Xtj為二級變量;t為一級指標,t=1,2,3,…,n;j為二級指標,j=1,2,3,…,T;且各一級變量的取值范圍均在[0,1]間。
第三步,構建PMC曲面。由(5)式繪制PMC曲面,PMC曲面是由3×3矩陣組成的可視化三維空間曲面。通過其曲面波動形態,能直觀呈現該物流業發展政策的總體狀況、政策各方面優劣情況和PMC指數評價結果。

由(4)式計算出各項物流業發展政策的PMC指數值,并評價其等級,結果見表2。

通過(5)式和表2所得評價結果構建物流業發展政策的PMC指數矩,由此繪制出物流業發展政策PMC曲線,如圖1所示。

運用PMC指數模型對本文選取的近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4項物流業發展政策進行研究。結果發現,P3項、P4項政策得分優秀,P1項、P2項政策得分良好。可見,總體物流業發展政策得分較高,規劃詳實,方案合理全面;同時,這也反映出國家對于物流業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重視。此外,政策也體現出回應性較強以及時代發展性的特點,實現了根據重點問題進行導向性宏觀規劃布局。然而,這4項物流業發展政策之間也存在較大的差距,數據顯示,最高項P3項得分為8.42,最低項P1項得分僅6.02,相差2.40分。這反映了部分物流業發展政策頂層設計規劃未能統籌兼顧到方方面面。具體來看,P1項政策的PMC指數值最低,反映為其在X1、X4、X5、X6、X8、X9這6個變量的分值均低于其他政策。可見,其政策缺乏預測和反饋機制,缺少對人才隊伍建設的布局,政策受體單一,沒有涉及從業人員和群眾,缺乏一定的激勵措施和發展標準。P2項政策的PMC指數值較低是因為其在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發展過程中,不僅沒有涉及綠色環保和技術創新要求,也缺乏反饋和激勵機制;同時,政策也未表現出應對經濟發展需求與農村寄遞物流突出問題間矛盾的應急性。P3項和P4項政策效力優秀,表明2項物流業發展規劃政策充分考慮了政策規劃的多個維度,符合事實規律。可見,其政策制定以現實問題為導向出發,依據系統性合理推進,統籌各方資源,為物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本文從物流業發展現實問題出發,根據PMC指數模型方法,選取近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4項物流業發展政策作為研究對象,構建了由9個一級變量和38個二級變量構成的物流業發展政策量化評價指標體系和物流業發展政策PMC指數評價模型。同時,運用該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對4項政策研究樣本進行了政策效力評價分析,并分別繪制PMC曲線圖形。結果顯示,4項政策效力評價得分整體較好,宏觀規劃性較強,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政策得分也在逐漸提升。可見,對于物流業發展規劃的向好政策議題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增加,政策基本實現了物流業發展相關元素的全覆蓋,政策功能和激勵措施日益豐富。然而,仍存在缺少反饋機制、激勵措施單一、缺乏物流業標準化規章等問題。
一是增加反饋機制。物流業發展規劃政策落實后,應依據具體執行情況,收集現實問題,從供需入手,建立多元化反饋渠道、快速響應機制和持續改進機制,動態反饋調整政策制定。
二是優化激勵措施。提供人才激勵措施,提供相應的培訓通道,吸引人才進入物流業,重視物流業人才隊伍建設;簡化寄遞業務法律流程,提供農村快遞業務糾紛便捷渠道;建立財政專項資金,推進物流領域金融支持與服務工作。
三是進一步完善物流業標準化規章。建立健全物流業發展相關法律體系,保障物流企業、從業人員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