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提出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及其在各產業領域的實踐價值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技術,區塊鏈技術具有不可篡改、透明、安全等優勢特點,被廣泛應用于金融、供應鏈管理、商貿流通等行業領域(劉婷和唐可鑫,2021)。如在零售產業中,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為提高零售供應鏈金融的效率和透明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過區塊鏈技術,零售商可以更好地管理庫存,跟蹤產品的來源和流向,提高供應鏈金融的可靠性,降低融資成本,加快資金周轉速度,從而促進零售產業效率提升。圍繞區塊鏈賦能零售產業效率的文獻一方面從純理論層面探討了區塊鏈技術對零售業業態轉型、供應鏈優化、提速增效等方面的積極影響。李慧(2020)提出區塊鏈技術的勃興對“新零售”服務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區塊鏈技術可促進構建完整閉環、優化信用體系、提供信息交易安全保障和構建數據分析體系等方面;尚延超(2020)發現區塊鏈技術具有布局靈活、支付便捷、提升人氣、智能化等顯著優勢,因而能有效促進“新零售”提速增效,實現全渠道布局。另一方面,少數研究運用實證方法證實區塊鏈技術與零售企業供應鏈效益、物流隱私保護、綠色供應鏈構建、參與決策與產品定價確存在一定相關性。閔志慧和孔麗媛(2023)運用中介效應模型檢驗發現區塊鏈技術應用正向顯著影響零售企業供應鏈效益,信息共享在區塊鏈技術應用與零售企業供應鏈效益之間存在中介效應。梁喜和肖金鳳(2023)基于Stackelberg博弈模型,證實在直銷模式下,采用區塊鏈技術的制造商利潤、傳統零售商利潤和供應鏈總利潤都高于不采用區塊鏈技術的主體。整體而言,既有相關研究主要從理論層面肯定了區塊鏈技術對零售產業轉型發展和效率提升的積極作用,少數實證研究雖也證實了這一點,但區塊鏈技術如何具體賦能零售產業效率提升的機制仍不清晰。鑒于此,為系統探究區塊鏈技術對零售產業效率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本文以2015-2021年我國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為樣本展開實證研究,以期為檢驗區塊鏈技術的產業賦能效應和零售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借鑒。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零售產業效率反映零售業的投入產出關系,表現為單位時間內單位費用通過零售領域所實現的價值(馬臨波,2021),其主要包括零售速度、成本及效益等三層意涵。零售產業效率受供應鏈管理、技術應用、市場需求、競爭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其中技術因素是關系零售產業效率的基礎核心因素,且對其他影響因素具有重要影響(李慧,2020)。區塊鏈技術是近年來快速崛起的新興信息技術,其對零售產業效率提升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增加產品和服務的信息透明度、改善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具體而言:第一,在零售速度方面,區塊鏈技術可以簡化支付處理,通過消除銀行和信用卡公司等中介機構,降低支付處理費用,實現更快速和更安全的交易。第二,在零售成本方面,依托區塊鏈技術可以建立共享數據平臺,讓供應鏈中的各方實時共享信息,加強合作與協同,有助于提高供應鏈的靈活性和響應速度,降低零售企業庫存積壓和物流成本。同時,區塊鏈技術還可以提供實時的庫存信息和需求預測數據,幫助零售商優化庫存管理,減少庫存積壓和降低庫存成本。第三,在零售效益方面,通過區塊鏈技術,零售商可以更好地管理供應鏈中的風險,減少信息不對稱和欺詐行為。同時,區塊鏈技術可以簡化供應鏈管理流程,減少人為錯誤和糾紛,從而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零售效益。此外,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支付系統還可以用于處理跨境支付,比傳統方法更快速和更具成本效益。據此,本文提出假設:H1:區塊鏈技術對零售產業效率具有顯著賦能作用。市場化水平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的時期內,其商品和生產要素市場化的程度,具體表現為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通以及減少對市場的干預、發揮市場競爭機制的作用等方面(崔海雷和龍漢,2022)。在零售產業中,區塊鏈技術可以用于供應鏈管理、產品溯源和消費者保護等方面以提高市場化水平。例如通過區塊鏈技術,商品和服務信息可以被實時記錄和共享,這有助于減少信息傳遞的時間和成本,這意味著商品和生產要素可以更快速地流通,從而提高了整個流通系統的效率,對商品和生產要素市場化水平產生積極影響。而市場化水平對零售產業效率提升有著深遠影響:一是高市場化水平意味著市場中的信息更加透明和公開,有助于零售商更好地了解市場,制定更準確的市場營銷策略和產品定位,提高銷售效率。二是高市場化水平通常伴隨著更激烈的市場競爭,這將倒逼零售商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和創新能力,以更高的產業質效吸引更多消費者并保持競爭優勢。據此,本文提出假設:H2:市場化水平在區塊鏈技術對零售產業效率的影響中發揮顯著中介作用。就物流效率而言,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更快速的貨物追蹤和更直接的運輸路線規劃設計,這意味著貨物可以更快地到達目的地,減少了不必要的步驟和時間浪費,對提升貨物運輸效率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同時,智能合約作為區塊鏈技術的一部分,可被有效運用于零售和物流行業的協議簽訂流程,如果協議中規定的條件沒有得到滿足,合同將自動終止,進而可有效減少人為錯誤,減少交貨時間和高昂的試錯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此外,物流效率是影響零售交易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王淑英和田莉平,2021),物流效率的提高可以降低零售企業的運營成本、加強其對供應鏈的管控,幫助其進行更精準的數據分析和預測,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便于其塑造產業效率等方面的競爭優勢。據此,本文提出假設:H3:物流效率在區塊鏈技術對零售產業效率的影響中發揮顯著中介作用。模型設計與指標說明(一)模型構建結合上述理論分析,參考相關研究,本文構建如下基準模型以檢驗人工智能對流通產業集聚的影響效應:式(1)中,i代表省份,t代表年份;Bloit代表區塊鏈發展水平,Salit代表零售產業效率,Colit代表控制變量;ai、βt、θit分別代表時間、地區固定效應以及隨機誤差項。為進一步驗證市場化水平和物流效率的中介效應,本文構建如下中介模型進行影響機制檢驗:式中,Medit代表中介變量,其他變量與式(1)保持一致。(二)變量測度被解釋變量:零售產業效率(Sal)。參考馬臨波(2021)的研究,建立零售產業效率的測評體系(見表1)。基于數據可得性和指標代表性原則,本文選取周轉率、人員效率、資本效率和規模效率四個維度指標測度零售產業集聚程度。在具體測度時,選擇主成分分析法測度零售產業效率綜合指數。核心解釋變量:區塊鏈發展水平(Blo)。鑒于政府是區塊鏈技術有效投資和實踐應用中者的主導者,政府層面出臺的區塊鏈政策將引起社會層面對該技術的高度關注,使得“區塊鏈”相關關鍵詞的搜索熱度不斷上升,提升地區的區塊鏈發展指數。參考史亞榮(2023)的研究,編寫Python程序代碼,采取大數據挖掘的方法,將“區塊鏈”這一關鍵詞在各省份的百度搜索指數作為表征該地區Blo的替代性變量。并且,經與鏈塔智庫發布的2020年以來的各區域區塊鏈指數對比(見圖1),本文所得到的各區域區塊鏈發展指數數據與其基本一致,一定程度上證明本文測算方法科學有效。表1 零售產業效率測評體系中介變量:市場化水平(Mar)和物流效率(Exp)。市場化水平通常指市場發育程度,一般以市場化指數來衡量。參考崔海雷和龍漢(2022)的研究,測度中國各省份市場化指數,并對該結果取對數。物流效率的衡量參考王淑英和田莉平(2021)的研究,以“貨物周轉量/地區生產總值”來衡量。控制變量:參考馬臨波(2021)、王淑英和田莉平(2021)、閔志慧和孔麗媛(2023)的研究,本文以經濟發展水平(Dep)、城鎮化水平(Urb)、政府政策力度(Gov)、對外開放水平(Pen)作為本文的控制變量。各變量的定義見表2。(三)數據說明鑒于區塊鏈于2015年左右開始獲得公眾關注并獲得快速發展,本文基于數據可得性和完整性原則,選擇以2015-2021年我國31個省市區(不含港澳臺地區)為研究對象,其中解釋變量、中介變量及控制變量的數據主要源于歷年國家與各省份的統計年鑒、統計公報及Wind數據庫,核心解釋變量區塊鏈發展水平的數據主要基于互聯網爬蟲技術得到。各變量描述性統計信息見表3。實證檢驗(一)主效應檢驗本文采取OLS回歸模型對變量進行主效應分析,選擇時間、地區固定效應,依次加入控制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模型(1)為不考慮控制變量情況下的回歸結果,模型(2)-(5)為考慮控制變量情況下的回歸結果。從回歸結果來看,模型(1)-(5)在不同顯著性水平下,Blo的系數均顯著為正,代表區塊鏈技術能顯著促進零售產業效率提升,假設H1得證。模型(2)-(5)匯報了控制變量的檢驗結果,在不同顯著性水平下各控制變量的系數也均顯著為正,表明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水平、政府政策力度、對外開放水平均能夠顯著正向促進零售產業效率提升。進一步對比以上變量的影響系數來看可知,各變量對零售產業效率的影響大小依次為:區塊鏈發展水平>政府政策力度>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水平>對外開放水平,表明在政府政策推動下,伴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對外開放水平的提升和城鎮化水平的持續推進,零售產業擁有更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先進技術支持,這些均為推動零售產業效率提升起到正向促進作用。圖1 2015-2021年國內各區域區塊鏈發展指數(二)中介效應檢驗進一步采用中介效應模型依次檢驗以市場化水平和物流效率為中介變量的兩種情況下,區塊鏈技術對零售產業效率的間接影響,驗證市場化水平和物流效率的中介效應,結果見表5。模型(1)和模型(2)中,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Mar和Sal的系數均顯著為正,表明區塊鏈技術能夠顯著促進市場化水平,市場化水平在區塊鏈技術影響零售產業效率的過程中發揮顯著部分中介效應,該結果證實假設H2成立。如上所述,區塊鏈技術可有效促進商品和服務信息實時共享,從而促進商品和生產要素更高效流通,利于商品和生產要素市場化,而市場化水平提升對零售業而言無論從生產要素的正向推動還是市場競爭的倒逼推動均可促使零售產業提升效率;同理,模型(3)和模型(4)中,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Exp和Sal的系數均顯著為正,表明區塊鏈技術能夠顯著促進物流效率,物流效率在區塊鏈技術影響零售產業效率的過程中也發揮顯著部分中介效應,該結果證實假設H3成立。如上所述,伴隨區塊鏈技術在零售業領域的成熟應用,將從生產、運輸、消費等方面對零售業進行全方位滲透,特別是貨物追蹤和運輸路線規劃方面,區塊鏈將展現出自身獨特優勢,助力零售產業減少運輸成本,提升物流效率,而物流效率對零售產業的效率提升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表2 主要變量定義表3 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表4 OLS模型回歸結果注:***、**、*分別表示在1%、5%、10%水平下顯著,下同。此外,對比表4和表5的控制變量的回歸系數可知,在加入市場化水平和物流效率兩個中介變量后,控制變量的系數數值均呈現變大趨勢,表明在市場化水平和物流效率的中介效應影響下,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水平、政府政策力度、對外開放水平能夠更好地促進零售產業效率提升。結論與建議本文以2015-2021年我國31個省市區的面板數據為樣本,首先采用OLS回歸模型實證檢驗了區塊鏈技術對零售產業效率的直接影響;進而運用中介效應模型系統探討了區塊鏈技術對零售產業效率的間接影響機制和市場化水平及物流效率的中介效應。研究發現:一方面,區塊鏈發展水平、政府政策力度、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水平、對外開放水平均能顯著促進零售產業效率提升,其中區塊鏈發展水平是促進零售產業效率提升的主要驅動力;另一方面,在區塊鏈技術對零售產業效率的間接影響機制中,市場化水平和物流效率均具有顯著部分中介效應,該結論與柳志娣和張驍(2021)研究互聯網發展、市場化水平與中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三者關系時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同時,與未加入中介變量相較,在加入市場化水平和物流效率兩個中介變量后,本文控制變量的系數數值均明顯增大,表明在中介效應影響下,經濟發展水平等控制變量能夠更好地促進零售產業效率提升。上述結論對提高零售產業效率的實踐啟示如下:首先,充分關注區塊鏈技術的產業賦能作用,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傳統零售業的數智化轉型成為零售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而上述研究表明借助區塊鏈技術,零售產業能實現產業效率的提升,這要求廣大零售企業充分關注區塊鏈技術的賦能作用做好零售業區塊鏈技術的長期投入(范娥娟和林麗金,2023),主動適應智能化趨勢,引進區塊鏈技術、人才和裝備,不斷探索區塊鏈技術與零售行業融合環節和邊界,為零售產業效率提升提供新路徑和方向。表5 中介模型回歸結果其次,加快提升生產要素市場化水平,為零售產業效率提升奠定堅實條件。一是要穩步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從生產要素市場化法律法規完善、資金政策等保障性措施著手,為零售產業要素自由流通和市場交易提供制度指導和意見參考;二是要借助新型城鎮化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機遇,進一步推進城鎮化速度和質量穩步提升,拓寬零售產業引進外資、先進技術的平臺和渠道,為零售產業效率提升提供資金、技術、人力資本等良好支撐條件。最后,加快完善物流配送體系,提升物流效率以更好賦能零售產業發展。一是要加大物流產業和零售行業的產學研合作,培養更多兼具物流管理和零售產業管理能力的高級管理人才;二是要推動物流產業園區的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新基建的建設和配套服務完善,加強本省及周邊地區物流業的合作與交流,提升物流產業集聚水平,最大化物流資源使用,給予零售產業高效率發展提供運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