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冷鏈物流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促進國家內部經濟增長、提供社會就業崗位、助力產業結構升級的新興現代服務業。食品冷鏈物流業更是刺激國內人民需求、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食品冷鏈物流是指在食品從生產地到消費者之間的全部供應鏈程序中,讓食品在適合環境條件下的運輸和儲存。食品冷鏈物流不僅扮演一種鏈接各部門、輸送物資、通道和消費者的角色,還是人民生活保障不可或缺的基礎。
1 食品冷鏈物流業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物流行業發展迅速,但仍存在規模大而不強、融而不合等不平衡、不充分、不完善的問題。作為商業經濟中極為重要的物資運輸血管,現代物流行業雖然體態巨大,但與國際的連接不強,現代化程度不高;成本較高,效益不高。我國物流行業還處于發展階段。食品冷鏈物流作為物流行業的分支面臨一些挑戰,如交通堵塞、溫度波動、高能耗和高成本等。同時,冷鏈物流服務的覆蓋范圍也需要進一步擴大,以滿足不同地區和不同食品品類的需求。
1.1 食品冷鏈物流行業規模持續變大
食品冷鏈物流作為物流行業的分支之一,包含農產品冷鏈物流、乳制品冷鏈物流及水產品冷鏈物流等眾多細分行業。作為民生保障工程,食品冷鏈物流需求近年年均增速均在10%以上。目前,食品冷鏈物流行業處于快速提升、優化和發展階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需求增長。
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和品質的要求持續性提高,以及對食品冷鏈物流服務水平的需求,食品冷鏈物流必須保證食品在生產、運輸和銷售過程中的溫度和安全衛生條件,確保送達顧客手中食品的安全性。
(2)技術創新和應用。
冷鏈物流技術在現代社會不斷創新和應用,包括但不限于溫度監控系統、物流管理系統以及冷藏和冷凍設備,食品冷鏈物流的在途會變得更加精確和可控。
(3)法規標準的提高。
我國對食品安全和冷鏈物流的法規標準越來越完善、執行越來越嚴格,企業在冷鏈物流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法規,并加強質量控制和管理。
(4)運輸環節存在挑戰。
食品冷鏈物流中的運輸環節面臨很多不可預測的挑戰,包括線路選擇、溫度控制、交通擁堵等。要想解決這些挑戰,需要物流企業和相關部門齊心合作,提供更高效和可靠的運輸服務。
(5)可持續發展的關注。
隨著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日益增加,冷鏈物流行業也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尋求節能減排和環保方案,例如,使用低溫氣體替代傳統的制冷劑、推廣可再生能源等。
1.2 食品冷鏈物流行業的不足之處
(1)能力不足。
食品冷鏈物流企業的冷鏈設施和運輸能力相對薄弱,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特別是在冷鏈運輸車輛、冷藏倉儲設備方面,仍然存在短缺和不足。
(2)技術水平有限。
目前,食品冷鏈物流業普遍缺乏先進的冷鏈技術和管理手段。冷鏈監控系統、溫濕度控制設備、追溯系統等方面的技術應用相對滯后,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3)運輸安全風險。
食品冷鏈運輸環節中存在溫度波動、交叉污染和食品品質損失等風險。對于一些易腐爛、易變質的食品,運輸過程中的風險更加突出。
(4)質量標準不統一。
食品冷鏈物流行業缺乏統一的質量標準和監管機制。不同地區、不同企業之間,對于食品冷鏈的要求和標準存在一定的差異,難以保證食品冷鏈的質量和安全性。
(5)成本較高。
食品冷鏈物流需要投入大量的設備、人力和管理資源,造成成本較高的問題。這也給食品冷鏈物流企業帶來了壓力,制約了行業的發展[1]。
1.3 現代食品物流發展趨勢
隨著時間流逝,食品冷鏈物流的發展趨勢會朝著技術創新和智能化、增強終端物流效益、發掘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國際合作等方向繼續邁進。從需求來看,食品冷鏈物流行業規模還會進一步擴大,對科技化、無人化、供應鏈、區塊鏈的運用會越來越多。此外,隨著人工智能的進步,智能倉庫、無人分揀、機器人運輸和無人機運輸等,都將成為物流行業的發展方向,食品冷鏈物流業必將在未來展現自己的潛力。
2 食品冷鏈物流發展存在的風險分析與識別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SWOT分析等方法進行了調查研究,對冷鏈物流中使用的設備設施是否滿足食品儲存和運輸的要求、冷鏈物流中信息化系統的可靠性及效率、冷鏈物流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冷鏈物流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能水平、法規政策的完善情況等方面進行了調研,旨在找出食品冷鏈物流風險。我國食品冷鏈物流行業面臨的風險,主要有冷鏈流通率低、投資規模大、交通擁堵嚴重、自動化和智能設備滲透率低等[2,3]。
(1)我國國內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設備數量不足,導致冷鏈流通率相對較低,造成大量冷鏈產品消耗。冷藏車和冷藏規模的不足,影響了冷鏈產品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的保存和質量。
(2)各方面的要求更高、更復雜。冷鏈物流的建設和運營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這包括建造強大的冷鏈管理系統,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和耐用性等。此外,冷鏈物流的運營效率與成本也受到交通管理系統的影響。交通擁堵和管理混亂增加了冷鏈物流的成本和運營難度,影響了食品保鮮和質量。
對此,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交通管理系統,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3 食品冷鏈物流發展風險對策
3.1 食品冷鏈物流發展風險防范對策研究
3.1.1 健全食品安全監管機制
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食品冷鏈物流行業的監管,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的監管和管理。同時,加強對食品冷鏈物流從業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增強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和技能水平。
3.1.2 加強風險評估和預警
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食品冷鏈物流環節的風險評估和預警,及時發現和處理食品安全問題與風險。同時,建立健全的應急機制和預案,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通過制定冷鏈物流行業相關法規及標準,強化冷鏈物流全過程監管,推動第三方冷鏈物流的有序發展和規模化經營[4]。
3.1.3 提高冷鏈物流設施和設備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冷鏈物流設施和設備的安全性與穩定性的監管,確保設施和設備的正常運行和使用。同時,加強冷鏈物流設施和設備的維護與保養,提高設施和設備的使用壽命與安全性。
3.1.4 加強信息化建設和管理
相關部門應加強食品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和管理,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平臺和系統,實現對物流運輸、倉儲管理、供應鏈管理等各個環節的智能化和精細化管理。同時,加強對信息化系統的運維和管理,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3.1.5 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食品冷鏈物流行業的引導和支持,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提高行業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力。同時,加強對新技術、新模式的研究和應用,推動行業的創新發展[5]。
3.2 食品冷鏈物流風險發生后的補救措施
3.2.1 快速處理
一旦發生問題,相關部門應迅速采取行動來減少損失。例如,立即將受損的食品從冷鏈環節中移除,并及時通知相關部門和供應商。
3.2.2 追溯食品來源
對受到影響的食品進行追溯,確定問題的發生點和原因。如此便可以幫助找出責任方,并采取相關處理措施,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3.2.3 修復和替代
如果受到影響的食品能夠修復,可以考慮修復后重新投入市場,前提是要確保安全。如果不能修復,需要及時替代受損食品,以保證供應鏈的穩定性。
3.2.4 清理和消毒
對可能受到污染的環境、設備和器具進行徹底清理和消毒,以確保食品的安全性。
3.2.5 加強監管和培訓
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食品冷鏈物流環節的監管,確保冷鏈設施和運輸過程符合相關標準。同時,加強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的意識和技能,減少潛在的風險。
3.2.6 信息公開與溝通
及時向相關方公開食品冷鏈物流問題的信息,并與相關部門、供應商和消費者進行溝通,共同采取應對措施,確保食品的質量和安全。
4 結語
本文在對食品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認為食品冷鏈物流行業風險主要在于基礎設施設備不足、冷鏈流通率低、投資規模大、交通擁堵嚴重、自動化和智能設備滲透率低等。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應對措施,旨在推動食品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