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專業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熱門專業之一,培養目標是為現代物流業輸送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然而,目前物流專業實踐教學還存在內容陳舊、模式單一、校企合作不深入、評價機制不完善、課程思政融入方法單一等問題,難以滿足物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推進物流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目前,許多高校物流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倉儲、運輸等基礎操作層面,與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趨勢脫節。實踐教學內容更新速度緩慢,缺乏對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及時響應,導致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與企業實際需求存在差距。此外,在實踐教學模式上,許多高校仍然采用單一的實驗室操作、模擬演練等方式,學生缺乏在真實業務環境中鍛煉的機會。
校企合作是推進物流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途徑,但目前許多高校與企業的合作還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融合。企業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不高,提供的實習崗位質量不高,學生在企業實習過程中得不到有效指導。同時,高校對企業需求了解不夠,實踐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在實踐教學評價方面,許多高校過于注重結果評價,忽視過程評價,評價標準單一,缺乏科學、多元的評價指標體系。
一方面,要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納入實踐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現代物流領域的前沿技術應用。另一方面,要加強實踐教學內容與物流業務流程的對接,讓學生全面了解物流業務運作的各個環節,提高學生的業務處理能力。
一是推行“教學做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二是采用“項目驅動”的實踐教學模式,以真實的物流項目為載體,讓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提高業務處理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三是引入“競賽促學”的實踐教學模式,通過舉辦物流專業技能競賽、創新創業大賽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而達到“課程思政”多渠道設計。
校企合作是推進物流專業實踐教學的關鍵舉措。高校要主動加強與物流企業的溝通交流,了解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邀請企業參與實踐教學的設計和實施。同時,要與企業共建實習基地、實訓中心,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實習實訓機會。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提高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形成“政行企校”多方聯動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科學、完善的實踐教學評價機制是保障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要建立過程性與結果性相結合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重視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和能力提升。同時,要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指標體系,從知識、能力、素質等多維度評價學生的實踐學習效果。引入企業導師、學生自評、互評等多元評價主體,提高評價的客觀性和針對性。
某港口物流公司積極推進校企合作,與高校共同優化港口物流實踐教學內容。在傳統的港口生產操作、倉儲管理等實踐教學內容基礎上,增加了自動化碼頭操作、港口物流信息系統應用等反映現代港口物流業發展的實踐教學內容。同時,將該公司在多式聯運、甩掛運輸、江海聯運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引入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實踐視野。優化后的實踐教學內容緊跟港口物流業發展前沿,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某港口物流公司與高校合作,開展“引企入教”的實踐教學模式。公司選派優秀的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擔任兼職教師,參與實踐教學的設計與實施。兼職教師根據企業實際需求,設計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教學項目,指導學生開展碼頭作業計劃編制、堆場調度優化、港口物流成本核算等實踐訓練。同時,兼職教師定期對實踐教學效果進行評估,提供持續改進建議。“引企入教”的實踐教學模式實現了校企資源的深度融合,提高了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某港口物流公司牽頭成立了港口物流人才培養聯盟,聯合高校、科研院所、行業組織等多方力量,共同推進港口物流人才培養。聯盟搭建了產學研用合作平臺,定期召開港口物流人才培養研討會,研究港口物流業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優化人才培養方案。聯盟還組織開展港口物流職業技能競賽、港口物流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實踐成果的舞臺。港口物流人才培養聯盟的建立,有利于整合多方資源,協同推進港口物流實踐教學改革。
針對傳統實踐教學評價偏重結果、忽視過程的問題,某港口物流公司與高校合作,構建過程性與結果性相結合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兼職教師和校內指導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實踐表現,結合學生提交的階段性成果,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過程性評價,并給出改進建議。在實踐教學結束時,采用實踐報告、現場操作、實踐答辯等多種形式,對學生的實踐成果進行結果性評價。
某貨運物流企業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和人才需求,與高校合作開發了一系列貨運物流實踐教學項目。例如,圍繞該企業開展的甩掛運輸業務,開發了“甩掛運輸路徑優化”實踐教學項目。學生通過參與該項目,了解甩掛運輸的業務流程,運用物流規劃與優化等方法,設計甩掛運輸路徑方案。再如,圍繞該企業開展的城市配送業務,開發了“城市配送車輛調度”實踐教學項目。學生通過參與該項目,熟悉城市配送的特點和要求,運用配送車輛調度優化模型,編制配送計劃。開發的實踐教學項目源于貨運物流企業的真實業務,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某貨運物流企業采用“工學交替”的實踐教學模式,將實踐教學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緊密結合。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定期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在企業實踐期間,學生深入一線崗位,在企業師傅的指導下,參與貨物裝卸、運輸組織、單證制作等貨運物流業務的實際操作,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通過“工學交替”,學生可以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實踐操作技能。同時,學生在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又成為課堂教學的素材,實現了實踐與理論的良性互動。
某貨運物流企業與高校共建了貨運物流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實踐教學基地設有倉儲操作區、運輸調度中心、物流信息化實訓室等功能區,配備了堆高機、物流模擬軟件等實踐教學設施設備,可以滿足不同物流環節的實踐教學需求。企業選派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員工擔任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
某貨運物流企業與高校合作,建立了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評價標準。評價標準包括理論知識應用、實踐操作技能、溝通協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多個維度,綜合考查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表現。根據不同實踐教學項目的特點,對各評價維度進行賦權,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實踐教學評價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首先,要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鼓勵教師定期到企業掛職鍛煉,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同時,聘請企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指導實踐教學。其次,要增加實踐教學經費投入。高校要設立專項實踐教學經費,用于購置實踐教學設備、開發實踐教學項目、支持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等。企業要履行社會責任,在經費、設備等方面給予實踐教學必要的支持。
要完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明確質量標準和責任主體;建立實踐教學督導評估機制,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健全多元參與的實踐教學評價反饋機制,持續改進實踐教學工作;強化實踐教學激勵約束機制,將實踐教學納入教師績效考核和學生學分認定,調動師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通過構建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可以推動物流專業實踐教學活動規范有序開展。
綜上所述,推進物流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是提高物流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由之路。要立足物流產業發展需求,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實踐教學評價,實現“課程思政”多渠道設計并加強實踐教學資源建設,構建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只有不斷探索實踐教學新路徑,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才能培養出適應現代物流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物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