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國針對農民、農村、農業等不同主體采取了諸多措施,在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環境、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等方面取得顯著成就。其中,農產品貿易是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讓農村電商產業得以迅速發展,但這也對鄉村物流與農產品運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提升農產品貿易水平、增強農業經濟的整體發展動力,對現今農產品物流配送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及農產品物流配送優化對策進行分析,具有必要性。
以廣東省農村物流發展為例,隨著廣東省農業的穩步發展,當地蔬菜水果及肉類等農產品的物流配送也更加頻繁了,全省通過新建農村公路、改造國省道等方式,優化當地運輸業、快遞業等行業的發展狀況,構建了覆蓋市、縣、鄉鎮的三級農村物流體系,并配置了相關物流設施,助力農村實現物流集散服務。但隨著農產品電商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原有的鄉村農產品物流配送逐漸難以滿足農民的需求,優化當地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勢在必行。具體來看,當前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在物流配送基礎設施方面,不論什么領域的物流運輸,都依賴于完善的交通網絡與物流網點及基礎設施,但農村地區交通網絡與物流點的設置均不完善,缺乏很多物流基礎設施,尤其是冷鏈物流設施,很容易導致新鮮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物流運輸出現較大的損耗。農產品價格本身相對較低,而配送成本高、效率低,疊加物流運輸成本后,農民很難從中獲取更多經濟效益。“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也很高,不僅增加了農產品的整體物流配送成本,更是增加了農民的負擔,導致終端市場的農產品價格上漲。同時,農產品物流在保鮮、包裝、倉儲和運輸等方面的服務仍不夠完善,導致物流配送效率低下、損耗較大。
在區域物流配送方面,農村物流服務網絡的覆蓋并不均衡,很多偏遠地區或交通不便地區,更是幾乎沒有物流配送。
在管理與運營體系方面,農村物流配送的信息平臺不夠健全,管理機制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導致運營效率低下。
在專業人才方面,農村物流服務者多為周邊村民,缺乏專業物流人才,影響了物流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在保鮮技術方面,生鮮農產品需采用冷鏈物流配送進行保鮮,但受限于成本和基礎設施,此類農產品的保鮮技術相對落后。
為解決這些問題,有關部門、企業和相關機構積極參與、共同努力,通過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推廣先進技術、建立健全信息平臺、優化配送網絡和人才培養等措施,提升鄉村農產品的物流配送效率與質量。
一是加大對農村物流體系建設與完善的投資。如針對偏遠地區特別是交通不便地區,地方應增加對當地物流基礎設施的投資,包括建設倉儲中心、增設配送站點等,保證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得以有效解決。尤其在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方面,更應加大對相關物流設施的投資力度,大力發展冷鏈物流體系,通過建設、升級冷藏倉庫,增加冷藏車等,為農民解決農產品物流配送過程中的保鮮難題,確保農產品采摘后能夠迅速進入保鮮狀態并進行有效存儲和運輸,減少農產品物流配送過程中的損失,帶動農民增收。同時,相關部門還應出臺更多扶持政策,通過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激勵措施,鼓勵企業積極參與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建設與完善,此外,還應加強對企業農產品物流配送流程的監管,確保政策措施可以更好地落地生效,并為當地農產品貿易構筑一個良好的聲譽環境,吸引更多消費者進入市場。以四川綿陽龍門鎮農副產品物流及加工產業園區為例,當地充分利用綿廣高速、成綿樂高鐵等交通優勢,建設了一個綜合性產業園區,園區內設有冷鏈儲藏加工配送區、蔬菜批發交易區、水果肉類水產品批發交易區等幾個功能區,專門服務于多類農產品的物流和加工。這一園區已是川西北較大的農產品物流及加工園區,帶動了周邊村鎮農業經濟的蓬勃發展。
二是構建信息化平臺并優化其配送網絡。為提高物流效率,減少物流配送環節因各方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資源浪費,物流企業可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建立更完善的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將供應鏈各環節接入物流信息平臺,實現各環節的信息共享。因此,供應鏈各環節都可及時了解農產品的物流配送信息,并對產品進行溯源,能夠確保整個配送過程中各方都重視對農產品質量的維護。另外物流企業還應優化其配送網絡建設,農產品物流配送的難點在于配送路線與模式的選擇,針對不同農產品,企業可設計不同的配送路線和模式,如生鮮水果可采取冷鏈運輸、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等方式,并配套增加“村”級物流配送服務點,構建“市、縣、鎮、村”四級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如此便可有效減少農產品物流配送中的空駛率,提高配送效率,確保農產品能夠快速送達消費者。以吉林省乾安縣為例,當地對客運公交站加以改造,并與快遞品牌達成合作,構建了“鎮村公交+物流配送”的并網運行新模式。這一模式可實現當地農村客貨郵的融合發展,為解決農產品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問題提供了支持,有效完善了當地的農產品物流配送運輸體系,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三是培養專業的農產品物流人才。企業可采取培訓、教育等方式,制定更具個性化的培訓方案,優化現有農村物流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確保農產品物流配送質量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企業還可與其他高校和企業合作,定向培養或從外部引進優秀的物流人才,這些人才熟知供應鏈管理、倉儲管理、運輸規劃及不同農產品的特性,尤其是生鮮冷藏食品特性等知識,可熟練參與農產品的倉儲、包裝、運輸等工作,能夠有效提升當地農產品物流配送服務水平,幫助區域農村經濟更好發展。如京東與山東壽光蔬菜基地合作培養農產品物流人才便是如此,通過課程培訓和基地實踐,京東農產品物流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得以顯著提升,有效降低了京東的農產品物流成本,為該平臺的農戶電商提供了更多便利。
如今,隨著農產品電商貿易的蓬勃發展,物流企業也應與電商平臺及農戶形成三方合作關系,以實現電商平臺與物流信息平臺的深度融合。這一合作的關鍵在于構建集中倉儲中心,農戶將獲得的農產品統一倉儲至中心庫房,通過電商平臺整合訂單后,會形成與訂單相關的物流信息,物流企業可以根據這些信息進行物流資源配置,完成產品出庫、裝車、配送等服務。這種方式可實現線上線下深度融合,能夠有效解決個體農戶的物流難題,實現農產品從農戶至消費者的有效流動,大大擴大了農產品的市場覆蓋范圍。
總之,經過物流企業、農戶及電商平臺等多方主體的協同合作,可實現資源的強化整合與協同,形成規模效應,有效降低農產品的物流成本,提高農產品物流的整體服務質量和效率,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加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