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經濟、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物流是推動農村經濟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它的發展影響到“三農”問題的多個方面,與農民的日常生活、農業產業的轉型有著緊密的聯系。本文從鄉村振興戰略出發,將農村物流經濟的作用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農村物流經濟對于夯實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土地廣袤,各地農村都擁有豐富的特色農產品資源,通過農村物流體系,農產品能夠更快地從產地運送到市場,減少中間環節和滯銷風險,在提升農產品的流通效率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下,農村物流經濟的發展,增加了農村經濟對市場變化反應的靈敏性和調整的韌性,在應對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時,農村經濟供應鏈可快速做出反應,從而增強農村經濟的抗風險能力。農村物流的暢通,還有利于更多的產品和服務進入農村,改善和提升了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進一步繁榮了農村經濟。
農村物流經濟的發展將農業由生產為主轉變到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銷售全產業一體化運作,推動了農業產業鏈的擴展、延伸和農產品的深加工及品牌建設,部分農產品由單一的初加工產品變成了具有品牌價值和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提高了利潤及市場競爭力。農村物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物流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及相關管理系統在農業中的應用,這些技術的使用,推動了農業技術和管理的現代化發展,為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提供了有利的支撐。
提高農民收入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農村物流的發展,既可以如上文所述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又可以通過它的高效運作保證農產品的新鮮度和品質,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市場價格,以增加農民收入。同時,農村物流的發展,還增加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讓農產品突破地域限制,銷往更廣泛的市場。農村物流經濟的建設和完善增加大量的運輸、倉儲、流通加工、配送等崗位,為農民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增加了收入,農民在農村也可以利用物流平臺創業,如通過開辦物流公司、農產品網店、進行農村電商直播等方式,拓展收入來源。
農村物流通過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支持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提供就業和創業機會,推動農村電商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化以及增強農村經濟的抗風險能力等方式,助力“三農”的發展。高效的物流體系不僅提升了農村經濟的整體活力,還為農民創造了更多的增收機會,改善了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加強農村市場與外部市場的銜接程度,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持續動能。
我國農村物流經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對農村物流經濟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當前農村物流經濟發展仍存在一定的困境,主要體現在:
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產業格局與城市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政府出臺支持農村物流經濟發展的一些政策,在基層落實過程中存在政策執行不到位、執行有偏差等情況,導致農村物流整體格局不夠完善、規劃不夠精細和缺乏合理化的問題。農村物流建設的整體格局并未得到充分發展,存在著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物流通道不暢、網絡布局不合理,倉儲、配送中心、集散中心,以及物流節點多集中在城鎮及經濟、產業較發達的地區周邊,而偏遠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物流節點稀缺等情況。農村物流建設缺乏合理化還表現在資源利用不夠高效、運營成本偏高、服務水平不穩定等方面,影響了農村物流系統的整體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的物流需求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但我國農村物流經濟的基礎設施不足,這與現階段對農村物流服務的多元化需求現狀并不匹配,無法滿足倉儲、配送、退換貨等物流服務需求。我國農村地區在物流設施、服務網絡,特別是冷鏈物流的建設上處于滯后狀態,阻礙了農村物流業務的規模化發展,還會造成農產品流通管理的無序化,對后續物流經濟的長遠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農產品與一般的商品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其生產消費會受到季節因素的影響,也對物流服務提出周期性的要求,這也對農村物流經濟的發展帶來一定的挑戰。
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已經在各行業得到了充分運用,也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多的幫助。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路線規劃、運輸調度、倉儲管理等方面具有較大作用,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運作的效率和準確性。然而,農村地區接受信息的速度較為緩慢,在技術引入方面較為滯后,尤其在農村物流領域,以上技術的的應用程度有限,這些技術的發展未能充分運用到農村物流產業化、現代化、數字化建設中,導致農村物流經濟的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和困境。
隨著農村物流經濟的不斷發展,對高素質、專業化的物流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但一直以來,我國農村在社會經濟上的發展與城鎮之間處于二元化的分裂狀態,造成農村人口向城鎮的大量流動,導致農村地區人口出現了“老弱化”的狀態,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物流人才儲備不足、結構不合理、流失嚴重后果等問題。導致部分農村物流從業人員技術水平較低、服務意識較差,無法滿足農村日益提高的物流服務需求。
為了推動農村物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突破格局、設施、技術、人才等多個方面的障礙,通過積極有效的對策改進物流經濟的發展現狀。為此,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在進行農村物流建設的整體規劃與設計時,政府相關部門應組織物流行業組織、企業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充分考慮農村地區與城市、發達農村地區與欠發達農村地區在地理環境、交通條件和產業結構上的不同特點,合理確定物流網絡布局和節點設置,以確保物流系統的運行效率及覆蓋面的合理性。同時,還需要加強與城市物流系統的銜接與對接,構建起城鄉物流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信息流暢共享。另外,還應該構建綠色農村物流體系,通過新能源設備應用節約能耗、智能化運用提高效率,降低農村物流成本,通過綠色物流激發農村經濟活力。
農村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村物流發展的關鍵一步。應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和改造,提升道路硬化率,改善通行條件,特別是加強偏遠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適宜當地農村物流經濟的設施,確保農產品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的品質,減少損耗。同時鼓勵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社會團體等多方共同推動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農村物流發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我國已步入數智化的發展狀態,技術的革新不僅有助于物流服務效率的提高,還能實現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高效協同。對此,在農村物流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積極引入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同時建設相關信息化平臺。以大數據技術的引入為例,在這一技術的支持下,物流服務可以更為廣泛精準地搜集整合需求,為企業服務提供準確的服務指引,也為資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支持。再以人工智能的引入為例,在這一技術的支持下,物流企業可以對農村物流市場的發展進行全方位的預測,做好服務準備等各項工作。通過大數據、無人倉儲、無人機等智能設備的引入,加上建設農村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對物流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快速傳遞,為農產品運輸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支持,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率,為農村物流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務,也為農村物流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在農村物流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人才是極為寶貴的資源。對此,我國地方政府、物流企業應該在分析人才結構的基礎上,提高對人才引進、培養的重視程度,以推動鄉村振興為目標,關注農業經濟與農村物流經濟的協同發展。建立健全農村物流人才培訓體系,通過舉辦培訓班、講座、研討會等形式,向農村物流從業人員傳授農村物流管理知識及技能,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加強對農村青年的職業引導和培訓,通過開展農村物流人才選拔培訓計劃、設立獎勵機制等方式,吸引更多優秀的青年人才投身農村物流行業。通過人才激勵與引入機制的完善,吸引更多的物流人才回鄉發展,使得農村物流人才的綜合能力在得到提升的同時,職業獲得感也能得到相應提高,能夠在農村物流經濟的發展乃至鄉村振興戰略中做出貢獻。
鄉村振興,物流先行。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物流經濟是激活鄉村發展動能的重要力量。但由于格局、設施、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建設的不完善,導致我國農村在物流經濟的發展上陷入了一定的困境。為了改善這一局面,我國農村必須要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以綠色物流經濟發展為方向,對現有的規劃設計、設施、技術、人才培養進行全方位的改進優化,加強農村物流經濟與農產品經濟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系,推動農村物流經濟的高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