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物流行業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然而,傳統的物流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市場需求了,數字化轉型成為了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運用數字化技術,物流企業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物流過程,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并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數字化轉型也能夠促進物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物流企業可以在穩定物資運輸、維護供應鏈等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2022年5月國家發布的《“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現代物流領域首份國家級的五年規劃。《規劃》指出要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行業標準、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力、行業數字化等方面全面發展。《規劃》還對物流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分類推動物流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發展智慧物流樞紐、智慧倉儲、數字倉庫等新型物流基礎設施;拓展智慧物流的商業化應用場景,推進自動控制、智慧決策等技術的廣泛應用。
魏冉等以菜鳥網絡為研究對象,通過梳理物流服務生態系統價值共創與數字化能力的關系,指出物流企業要避免數字化時代的“核心能力陷阱”,應與合作伙伴價值共創,實現數字許可與價值共創[1]。陳影等發現我國快遞電商板塊上市公司的數字化進程已處于領先水平,而國有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引領優勢仍有待釋放[2]。張小雪指出物流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時要找準核心優勢,與生態圈中的其他企業優勢互補,實現融合創新[3]。周若涵提出要借助數字化技術,以供應鏈為基礎,將物流與商流融合發展,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4]。馮文靜指出要加強現代物流企業對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加快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數字化發展,以綠色發展理念指導物流企業的發展[5]。
本文以S公司為例,探究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路徑,并通過剖析其取得的數字化轉型成效,為國內眾多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思路,實現提質增效,提高其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
S公司的核心業務是構建物流生態圈,業務范圍涵蓋時效快遞、經濟快遞、快運、冷運、醫藥、同城急送、供應鏈以及國際業務(包括國際快遞、國際貨運及代理、供應鏈等),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同時,該公司依托先進的科技研發能力,致力于構建數字化供應鏈生態,推動內外部數字化供應鏈變革。
作為物流行業的頭部企業,S公司的企業戰略高度重視數據的高效利用、人才激勵、供應鏈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在這種戰略的指導下,S公司擁有了一系列關鍵核心競爭產品,尤其是其中的閃送業務和供應鏈業務,在行業內頗具競爭力。隨著《“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出臺和各項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再加上公司內部對業務數字化的重視,S公司的數字化轉型水到渠成。同時,在政策、市場、技術等外部因素的推動下,S公司的數字化轉型充滿了動力。在此背景下,S公司在戰略上對數字化轉型高度重視,將其明確劃為企業戰略的一部分,并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數字化轉型道路。
在2007年及以前,S公司的業務數字化轉型處于初始發展階段,OA辦公系統上線,實現了業務的線上審批,并且可以使用機器半自動分揀快件。2008—2015年間,S公司處于轉型的變革規劃時期,將公司內部系統大規模整合,減少了碎片化的業務;制定了開發、運維標準;同時將人、財、物等各種系統批量上線,使企業可以對大部分通用數據進行線上追溯和共享。從2016年開始,S公司的數字化轉型道路步入全面提升階段,公司將各業務中存在共性、高復用性的數據集中到數據中臺,實現了數據的最大化利用;研發出智能決策系統,將數據交由人工智能進行高效決策;將車聯網、無人機與供應鏈系統高度結合;S公司還上線了數據市場等內部工具,對數據進行合規共享,幫助業務自助完成數據分析,實現了業務的精細化運營,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S公司主要從規劃調度、運輸中轉、寄遞安全、成本管控等維度入手,整體提升了物流網絡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在規劃調度維度,S公司構建了一個“預測—預警—調度—反饋”的數字化決策體系。在貨物運輸路線上持續提升預測精度,通過高頻刷新高峰節假日預測貨量,幫助各物流園區及網點提前做好場地與人力規劃。2022年雙十一期間,S公司次日全網收派預測準確率達97%,區級預測收派準確率達90%以上。
在運輸中轉維度,S公司研發了數字化分揀系統,建造出可視化、自動化的物流場地,與分揀機器人配合,極大地提高了分揀效率;完善汽運、鐵運等多種運輸模式,通過管控汽運油耗、外包資源統招和多種資源競價的方式降本增效,利用數字網絡智能分配高鐵、普列、班列資源,實現了物流運輸的數字化管理。數字化分揀系統上線后,分揀流程平均耗時從30分鐘減少至2分鐘,中轉目的地發錯率降低了36.28%,貨物回流率降低了47.42%;同時,2022年雙十一期間,60.2%的物流場地能夠做到分時段準確預測庫存,避免了爆倉情況發生。
在寄遞安全維度,S公司通過搭建快件安全數據庫,定位包裹破損或丟失的具體節點,及時跟蹤風險線路、場地及園區。同時上線智慧安檢系統,在大幅節省人力的情況下實現了全程可追溯。
在成本管控維度,S公司提出了“業財集成”的數字化方案,構建企業的業財數據中臺,將收入、成本、質量等數據聯通,依托數字化手段診斷企業的經營問題,形成“事前投測—事中監控—事后分析”的經營分析體系,幫助企業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早在2008年,S公司就開始注重建設數字化研發隊伍了。研發隊伍所合力構建的“智慧大腦”“數據中臺”等平臺為S公司的業務模式、運營管理等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公司內部認識到,物流企業轉型不僅需要依靠場地、車輛、線路,更需要人才的支撐,這也說明數字化轉型絕不只是單純地引入設備,更重要的是要建造一支可以研發、運用、改進設備的人才隊伍,才能使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發揮整體優勢。在原有研發團隊的基礎上,S公司通過內部培養和外部招聘兩種途徑,大力儲備大數據人才,研發隊伍人數從2016年首次披露的2 088人增長到2022年的5 652人,其中碩士及以上研究生的占比超過了20%。目前S公司人才隊伍建設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原有科研隊伍建設,二是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三是普通職工培養。S公司的這種隊伍建設模式既可以保障原有的核心競爭力,又能充分釋放數字化轉型動能,還使普通職工在培養中順應數字化轉型趨勢,形成了思想觀念上的深層認知,使得公司在數字化轉型中引領人才,人才在適應中助力數字化轉型。
S公司將數年積累的行業經驗與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合,將技術融入供應鏈中。通過數字化深度融合,S公司實現了供應鏈中各環節數據的實時可視化,傳輸至“數據中臺”,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并掌握供應鏈中的細節,幫助企業及時調整決策。同時借助無人車、智能分揀等技術實現了供應鏈各環節的高度自動化。
公司將持續關注物流行業的前沿趨勢和發展方向,積極布局數字化新技術,如區塊鏈、隱私計算等;基于區塊鏈提升數據的透明性、安全性,搭建區塊鏈數據協同平臺,提升審核效率。同時,將商品防偽、溯源等領域深度融合,實現對商品從生產、倉儲、運輸到最終接收的全程追蹤,保障商品安全。在隱私計算方面,S公司在保證用戶信息不泄漏的前提下,分別從數據引入、數據輸出、數據應用方面,面向金融、營銷領域提出了可行的方案。
面對環境污染嚴重、資源約束趨緊的嚴峻局勢,我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之路,這也對S公司的運輸資源優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S公司基于各類運輸對資源的需求,通過對業務數據的全盤共享與整合,實施物流網絡“智慧大腦”統一規劃,提高了汽運、鐵運線路的整合及利用率,優化線路、運輸時段,既減少了油耗,又避免了運輸資源的低效投入。截至2022年底,干線整合為570條,低負載干線的占比從6%進一步降低至2%以下。同時,通過實時數據提高了空倉的利用效率,根據大件直營網和加盟網的線路融通方式,以及兩者對運輸時效與成本訴求的差異,做到相同線路空倉的及時填倉,大幅節省了大件直營網線路投入的資金成本,2022年底實現了日均節省2 200噸倉位。S公司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有效節約了運輸資源,進一步提升低碳程度,走上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
物流行業面對的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存量市場,擴大用戶規模并在有限的用戶中提高使用率是S公司要想持續發展必須思考的問題。S公司開發和推廣手機程序,至2022年底,個人用戶數量規模達5.85億,同比增長19%。并且運用線上、線下多渠道多舉措保障個人用戶及各項業務的增長,線上渠道中,通過App、微信小程序運營,提升用戶下單效率,新增“企業微信”渠道,及時解答用戶的問題;至2022年底,微信小程序用戶規模增長25.6%,日活躍用戶超1 800萬,同比增長41%。同時,S公司合法使用數據并預測用戶的需求,在原有的基礎服務上拓展了搬家、手機維修、手機換新、舊衣回收等多種服務;至2022年底,S公司App用戶規模增長55.7%,活躍用戶增加300萬,同比增長50%。
線下渠道中,S公司利用“數據中臺”,對共享數據進行分析計算并對用戶的消費場景進行預測,推出“網購退貨、到家服務、行李寄、親情寄、公益寄”等多元化服務;針對快件收派密度等數據計算,“智慧大腦”分析出了適合建造城市驛站、鄉村驛站等線下渠道的地點,借助數字化手段提升了渠道密度。截至2022年底,線下網點及其他合作點合計數量較上年增長了10%,進一步說明S公司搭建的“數據中臺”“智慧大腦”等數字化平臺為企業擴大用戶規模、開辟營收新渠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S公司通過提高供應鏈的數字化程度,大幅提升了供應鏈的調度能力。前置預測方面,在2022年“雙十一”大規模購物活動期間,全網收派預測準確率達97%,區級收派準確率達90%以上,同時還通過數字化動態預測,對超出場地處理能力的運輸班次作出預警,幫助網點和在途車輛及時調整計劃,保障服務質量。實時調度方面,S公司利用“智慧大腦”實時聯動全網基層的操作崗位、干線車輛、汽運鐵運等資源,搭建了“運輸—中轉—收派”的全環節線上化異常監控與預警系統,對于可能延誤的快件保障其時效性,2022全年日均挽救26萬單,高峰時期挽救了90萬單異常運單,尤其在應對惡劣天氣及突發事件時,做到了異常信息的快速共享、及時知會,提升了客戶的體驗感。
在各家物流企業以低價爭奪市場份額的趨勢下,S公司采用了差異化戰略,搭建了面向企業客戶的優質物流服務,提供從簽約到售后等企業物流管理的全程線上服務。歷經多年推廣,客戶線上自助服務率達99%;在自動客服方面,搭建了一站式理賠作業平臺,推出自助理賠服務,實現了無人化、智能化快速處理理賠,提升了客戶的理賠體驗。全自助理賠的用戶滿意率為98.7%,處理時效較人工理賠提升了98%。在主動客戶服務方面,依托行為模型和AI預測等手段,主動為客戶提供派前預約、異常件處理、智能外呼等服務。S公司將數字化技術與全程服務深度融合,實現了對物流產品的精細化、差異化處理,最終提升了客戶的體驗。
本文以物流企業S公司為例,分析了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及其成效,得出以下結論:S公司通過公司戰略數字化、業務模式數字化、物流網絡數字化、人才隊伍轉型取得了優化運輸資源、擴大用戶規模、提升企業客戶體驗的數字化轉型成效,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目前,物流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一股熱潮,通過轉型提升自身競爭力已成為行業共識,為更好地助力物流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本文現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S公司應持續構建數字化服務生態,融入產業變革。借助物流基礎設施的利用和自身搭建的物流網絡,持續實施對“收件、運輸、中轉、派件”等各環節的數字化轉型,利用數字化技術輔助決策、驅動業務、服務客戶,不斷提升物流效率與智能化水平。
其次,S公司應布局快遞市場的新需求,挖掘新市場,加固競爭的“護城河”。在擴展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的基礎上,公司要積極探索物流行業消費的新場景,更好地滿足各類用戶群體的需求。隨著經濟的復蘇和活躍,快遞行業呈現較快的發展態勢,但行業原有的規模效應及邊際效益正在減弱,行業內“降價獲量”的模式導致服務和產品的同質化現象日益嚴重,市場整體盈利能力被壓縮,此時,持續布局快遞市場的新需求,挖掘新市場,將成為行業競爭的關鍵。
最后,S公司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堅持可持續發展。在綠色運輸方面,企業應當積極推廣新能源車輛,優化運營線路,提升運輸能源的利用率,減少能源消耗。在綠色分揀方面,打造綠色產業園區,合理規劃倉庫布局,實現快遞中轉效率和節能效益的雙提高。同時,物流運輸會產生一定的廢棄包裝物,所以公司應當積極推進物流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化,通過采取減量包裝設計、可循環材料復用等手段,研發出行業通用的綠色包裝。